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韩娱银珠:逆袭医路,重塑家门 > 第28章 共同话题与亲情深化

第28章 共同话题与亲情深化(1 / 2)

深秋的傍晚,郑家客厅笼罩在一片昏黄的灯光下。电视里播放着嘈杂的综艺节目,但金珠显然心不在焉,她的目光时不时瞟向里屋紧闭的房门,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焦躁和不耐。朴贞子坐在一旁,手里虽然拿着针线,但眼神也偶尔飘向那扇门,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和……不满。

里屋内,则是另一番景象。

书桌上摊开着稿纸、字典和几张写得密密麻麻的报纸副刊剪报。郑汉采戴着老花镜,眉头紧锁,手指在一行行文字间缓慢移动,嘴里念念有词。银珠坐在他身侧,身体微微前倾,目光专注地落在稿纸上。

“阿爸,”银珠轻声开口,打破了沉默,她的指尖点在一段描写上,“这里,关于老人回忆书店鼎盛时期的场景,描写得很美,但是……感觉少了点什么。”

郑汉采抬起头,推了推眼镜,疑惑地问:“少了什么?我觉得已经把那种热闹和书香气息写出来了啊。”

“是少了‘声音’和‘细节’,”银珠耐心地引导,这是她将现代写作技巧本土化的尝试,“比如,可以加上‘老旧的木地板被踩得嘎吱作响,应和着顾客翻阅书页的沙沙声’,或者‘阳光透过积尘的玻璃窗,在飞舞的尘埃中,照亮了某个少年专注的侧脸,他正为了一本心仪的诗集,小心翼翼地数着口袋里有限的硬币’。这些具体的画面和声音,能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郑汉采听着,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他猛地一拍大腿:“对啊!嘎吱响的地板,沙沙的翻书声,数硬币的少年!这样一写,画面立刻就活了!银珠啊,你这脑袋瓜子是怎么长的?”他的语气充满了惊叹和毫不掩饰的赞赏,脸上因创作的兴奋而泛着红光。

(郑汉采内心:)“银珠说的这些,我写的时候怎么就没想到呢?好像一下子就把读者拉进了那个场景里!这孩子,在写作上的天赋真是惊人!”

银珠微微笑了笑,带着少女的腼腆,但眼神清明:(原身银珠感受:)“能帮到阿爸,看到他这么开心,真好。”(穿越者意识:)“成功将‘展示而非讲述’和‘细节增强代入感’的理念植入。阿爸的接受度很高,合作顺畅。”)

“还有这里,阿爸,”银珠又将手指移到另一处,“老人和开发商代表争论时,他的台词可以更……有力一些,不要只是哀求和讲道理。可以让他说:‘这间书店,卖的不仅仅是纸和墨,是几十年的时光,是无数人的精神食粮!你们拆掉的不是一间破屋子,是一代人的记忆!’这样是不是更能体现老人的坚守和内心的愤怒?”

“好!这个好!”郑汉采激动地拿起笔,立刻在稿纸的空白处刷刷修改起来,嘴里反复咀嚼着银珠建议的台词,“‘精神食粮’、‘一代人的记忆’……说得太对了!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门外,金珠终于忍不住了,她“噌”地站起来,走到里屋门口,语气冲得很:“阿爸!银珠!你们在里面嘀嘀咕咕半天了,到底在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饭后的碗筷还堆在水池里呢!”

郑汉采正沉浸在创作的激情中,被打断后,眉头不悦地皱起,头也没抬,只是挥了挥手:“碗筷先放着,我等会儿去洗。金珠你别吵,我和银珠在讨论正事。”

“正事?她能有什么正事?”金珠的声音拔高,带着尖刻的讽刺,“不就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小聪明,哄得阿爸你团团转!我看她就是不想干家务,找借口偷懒!”

这时,一直坐在旁边安静看书的明元忽然抬起头,小声嘟囔了一句:“金珠怒那,银珠怒那是在帮阿爸修改文章,阿爸的文章能登报赚钱的。而且……而且银珠怒那平时洗碗洗得最多……”

(明元内心:)“银珠怒那明明就很辛苦,还要被金珠怒那这样说,不公平……”

金珠被明元顶撞,更是火冒三丈,指着明元:“郑明元!这里轮得到你说话吗?你才跟她混了几天,就敢跟我顶嘴了?”

“够了!”郑汉采终于抬起头,脸色沉了下来,目光严厉地看向金珠,“金珠,回你房间去!要么就安静地看电视!我和银珠讨论文学创作,怎么就叫上不得台面了?难道我写文章投稿,在你眼里也是不务正业?”

朴贞子在外间听着,手里的针线活彻底停了。她看着丈夫为了维护银珠竟然对一向偏爱的金珠森有发火,又听到明元森有也帮腔,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朴贞子内心:)“这家里是怎么了?一个个都被银珠灌了迷魂汤?汉采以前从不会这样对金珠……还有明元,居然也……”

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看到丈夫难得一见的强硬态度,以及想到他最近确实靠稿费给家里添置了些东西,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脸色更加阴沉。

金珠见欧妈也没帮自己说话,气得眼圈一红,狠狠跺了跺脚,哭喊着:“你们都偏心!我讨厌你们!”然后冲回自己房间,再次摔上了门。

里屋内,短暂的寂静后,郑汉采揉了揉眉心,显得有些疲惫,但看向银珠的眼神却更加温和坚定:“银珠,别理她,我们继续。”

“嗯,阿爸。”银珠点点头,神色平静,仿佛刚才的闹剧从未发生。她将注意力重新拉回稿纸:“我们刚才说到人物的台词……”【场景转换:学校,文学社团活动室】

为了进一步拓宽阿爸的视野,也为自己的“知识”找个更合理的来源,银珠决定利用学校的资源。她加入了学校并不算热门的文学社,这里藏书虽不如市立图书馆丰富,但有一些最新的文学杂志和报纸评论版。

活动室里很安静,只有几个社员在埋头阅读或写作。银珠目标明确,径直走到报刊架前,仔细翻阅着最近一期的《亚洲日报》和《大韩日报》的文艺副刊,以及几本如《思想界》《文学艺术》之类的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