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艺之神 > 第628章 清朝;【宫束班】造桥记

第628章 清朝;【宫束班】造桥记(1 / 2)

人物

赵老石:“宫束班”班主,五十余岁,面庞刻满风霜,双手因常年握锤凿满老茧,指节粗大。性格沉毅如石,对造桥工艺有着近乎执拗的严谨,常说“桥是百年基业,一榫一卯都要对得起后人”。

王小憨:“宫束班”年轻工匠,二十岁出头,眉眼间带着少年人的鲜活,干活时总爱往前冲,偶尔会因心急出些小差错,但学得快、肯下苦,眼里藏着对造桥手艺的满腔热望。

李大人:清朝漕运与桥梁修建主事官员,四十多岁,官服领口绣着暗纹,袖口因常翻查文书略有磨损。行事重实效,说话不绕弯,看着漕运图时眉头总微蹙,满心都是王朝的粮草军需。

王掌柜:扬州盐商,三十多岁,身穿暗花绸缎袍,手指戴着翡翠扳指,算盘打得精,但谈及运河时眼神发亮——他比谁都清楚,盐船通不通,全看桥路畅不畅。

众多“宫束班”工匠(黝黑健壮,满手老茧,说话带着各地乡音)、漕运工人(肩扛手搬,衣襟沾着河水与尘土)、沿岸百姓(围观造桥时满脸期待)等

第一幕:受命建桥,八里桥起

场景一:京城官员府邸日内

【屋内案几上摆着青瓷茶具,蒸腾的水汽模糊了窗棂。墙上挂着一幅泛黄的京杭大运河漕运图,图上通州段用红笔圈了个醒目的圈。李大人端坐案前,手指反复摩挲着图上的圈;赵老石垂手站立,粗布衣衫上还沾着赶路的尘土;王小憨站在班主身后,眼神好奇地打量着屋内的官样陈设。】

李大人:(抬眼看向赵老石,语气沉缓却有力)赵班主,你可知这运河对我朝意味着什么?南方的稻麦、丝绸、药材,全靠漕船运进京城——宫里的用度、军营的粮草、百官的俸禄,哪一样离得开它?

赵老石:(躬身作揖,声音浑厚)大人明鉴,小的虽只是个工匠,但也听老辈人说过,运河是咱大清的“粮道命脉”。

李大人:(指着漕运图上的通州)可如今通州码头到京城的路,逢雨就泥泞难行,粮车常常陷在半路。要想通漕运,必先建桥——这通州八里桥的差事,朝廷寻遍了京畿工匠,最终选定你“宫束班”,只因你们造的桥,在永定河边立了三十年,连去年的大水都没冲垮。

赵老石:(抬头时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大人放心!我“宫束班”的人,虽都是只会埋头凿石头的“憨憨”,但认准的事就不会含糊。这八里桥,我们定用最好的青石、最实的榫卯,建得能扛百年风雨,保南方物资顺顺当当进京城!

王小憨:(忍不住插话,语气急切)对!班主教过我们,造桥就是造“良心”,绝不能偷工减料!我们一定好好干,不辜负大人的信任!

李大人:(看着两人的神情,紧绷的眉头舒展了些,端起茶杯示意)好!有这份心就好。明日起,工部会送来石料、石灰,你们只管专心建桥,若有难处,随时来寻我。

场景二:通州八里桥建造现场日外

【春阳正好,运河岸边的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数十名工匠围着桥墩基坑忙碌:有人光着膀子搬运青石,号子声此起彼伏;有人蹲在地上搅拌灰浆,汗水顺着脸颊滴进灰桶里,晕开一圈圈白痕;还有人站在临时搭起的木架上,用墨斗弹出笔直的线。赵老石手持木尺,弯腰检查刚砌好的石缝,指尖轻轻敲了敲石块,听着清脆的声响,才满意地点点头。】

王小憨:(扛着一块半人高的青石,脚步踉跄地跑到基坑边,放下石料时重重喘了口气,粗布短褂已被汗水浸透)班主!您看这块青石,石匠说硬度够,用来砌桥墩最结实!

赵老石:(走过去,用指甲刮了刮石面,又掂了掂石块的重量)嗯,是西山的好青石。不过小憨,记住了——砌桥墩时,石缝里的灰浆要填实,哪怕是指甲盖大的空隙,日后也可能漏水崩裂。

王小憨:(连忙点头,伸手抹了把脸上的汗)我记住了!等会儿砌石时,我一定盯着,保证灰浆满缝!

【这时,一名工匠高声喊:“班主,基坑挖到三尺深了,底下全是硬土,要不要再往下挖?”】

赵老石:(快步走过去,弯腰捡起一块土疙瘩捏了捏,又用木尺量了量基坑深度)不用再挖了,这硬土层能扛住桥墩的重量。大家加把劲,趁着天好,争取月底前把四个桥墩的基础砌好!

【工匠们齐声应和,号子声再次响起,惊飞了岸边柳树上的几只麻雀。夕阳西下时,八里桥的四个桥墩已初具雏形,青灰色的石块在余晖中泛着温润的光,倒映在运河水里,像四只稳稳扎在水中的巨手。】

第二幕:扬州枢纽,五亭桥立

场景一:扬州官员衙门日内

【屋内弥漫着淡淡的茶香与账册的油墨味。案几上堆着厚厚的漕运账目,王掌柜正指着其中一页,语气急切地跟李大人说着什么;赵老石和王小憨站在一旁,身上的粗布衣衫已换成了干净的新衫——这是他们刚从通州赶来扬州。】

王掌柜:(手指点着账册上的数字,声音带着焦虑)李大人您看,上个月因桥窄,盐船在扬州码头堵了整整五天,原本要运去淮安的盐全误了期,光违约金就赔了两千两!扬州是运河枢纽,盐商的货、百姓的粮,都要从这里过,可现在的小桥连两艘漕船并行都难,再这么下去,不仅我们盐商要亏本,朝廷的盐税也得少一大块啊!

李大人:(看向赵老石,语气郑重)赵班主,扬州五亭桥的重要性,不比八里桥差。它既要能让漕船顺畅通行,又要能供百姓行走——扬州百姓多,逢年过节还会在桥上摆摊,所以这桥不仅要结实,还得有些江南的景致。

赵老石:(上前一步,语气诚恳)大人放心,小的已看过扬州的地形:运河在这里河面较宽,水流平缓,适合建五孔石桥;至于景致,小的想在桥面上建五个亭子,既遮阳避雨,又能衬着河边的柳树、荷花,成扬州的一道风景。

王小憨:(眼睛一亮,补充道)班主还说,亭子的柱子要用楠木,既结实又不容易蛀虫;亭顶要盖青瓦,下雨天不会漏雨,百姓在亭子里歇脚也舒服!

王掌柜:(听到这话,脸上露出笑容,连忙拱手)若真能建成这样的桥,那真是扬州的福气!赵班主,所需的楠木、青瓦,若官府筹备不及,我盐商们愿捐些银两,只求桥能早日建成。

赵老石:(拱手回礼)王掌柜客气了,建桥是为百姓、为漕运,我们定全力以赴。

场景二:扬州五亭桥建造现场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