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周皇商 > 第417章 汴梁浮华藏朽壤,齐府家宴叙温情

第417章 汴梁浮华藏朽壤,齐府家宴叙温情(1 / 2)

一、汴梁浮华:权贵逐奢囤交子,禁军无心守疆土

崇德四年五月中旬,汴梁的暑气刚起,城中最大的绸缎庄“云锦庄”却比盛夏更热闹。朱红大门外停满了高头大马,赵普的门生李惟清、曹彬的长子曹璨挤在柜台前,对着一匹绣着金线凤凰的江南丝绸争得面红耳赤。

“这匹绸子我要了!”曹璨掏出一叠大周显通钞,重重拍在柜台上,“按市价三倍,现钞!”

李惟清不甘示弱,从袖中摸出一张地契:“我用汴梁城外二十亩良田换,再加五百两显通钞,这绸子该归我!”

掌柜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却不敢接话——这两个月,南朝商队源源不断运来丝绸、茶叶,权贵们像疯了一样抢购,显通钞在汴梁黑市上的比价,已从“一比一”涨到“显通钞一两抵宋钱三两”,连带着地契、田产都成了换显通钞的筹码。

街对面的酒肆里,两名赵宋禁军士兵正趴在桌上,偷偷数着怀里的显通钞。“咱们攒了五十两显通钞,够换江南十斤茶叶、两匹细布了。”矮个子士兵压低声音,眼中满是憧憬,“等打完仗,我就辞了军职,去江南做买卖,比在这儿挨饿强。”

高个子士兵冷笑一声,把显通钞塞进怀里:“还打仗?没看见将军们都在囤显通钞吗?上个月曹将军的亲兵,还偷偷卖了十石军粮换显通钞呢!这仗打不打,咱们都得先囤够显通钞,不然冬天没粮,饿死都没人管。”

而枢密院的库房里,赵普正对着粮食账册发呆。册页上“库存粮食只剩三成,够禁军支撑一月”的字样,像针一样扎眼。旁边的户部尚书递来一份奏折,声音带着颤抖:“相公,河北粮商又来求开放贸易,说南朝给的价又涨了,若再不允,他们就要把粮运去濠州了。”

“开放?”赵普猛地把账册摔在案上,墨汁溅了满桌,“开放贸易,粮食都流去南朝,冬天百姓没粮要反;不开放,下月禁军没军饷要哗变——你让我怎么选?”

户部尚书郑起躬身垂手,素绢裹着的右手无意识摩挲着腰间鱼符,檀木笏板被攥得微微发颤。相公...三司已将各路漕运账册核了三遍,显通钞折价之患...他喉头滚动咽下后半句话,望着赵普凝视朱雀大街的背影,突然想起建隆三年那场雪夜,同样是这位宰相摔碎了自己呈递的铸钱奏疏。

二、齐府家宴:烛暖语温叙天伦,故人之子话安邦

同一时刻的齐王府,晚餐的烛火暖融融的,映得满桌饭菜格外诱人。江南运来的蟹粉豆腐冒着热气,清蒸鲈鱼泛着银光,小碟里的蜜饯是符清漪爱吃的青梅。陈琅坐在主位,看着对面的符清漪,眼中满是柔和——自从上月符清漪诊出怀孕,两人之间的冷战便彻底消融,连空气中都多了几分温情。

“慢点吃,别噎着。”符清漪给二儿子陈衍夹了块豆腐,小家伙刚满三岁,穿着青色小袄,咿呀学语地喊着“娘”,小手还抓着桌边的显通钞样币(陈琅带回来的,教孩子认钱),含糊地说“粮……钱……”

陈琅忍不住笑了,伸手摸了摸陈衍的头:“这孩子,才学说话就知道认钱,将来怕是要跟你大哥一样,去朝市司当差。”

坐在一旁的陈恪放下筷子,笑着接话:“父亲的计策才是真厉害!用三倍价收粮,让赵宋的粮商主动送粮来;用显通钞换宋钱,让赵宋的货币都成了废纸;再用丝绸、茶叶勾着权贵耗银——这阳谋,赵普就算看出来,也没辙,只能眼睁睁看着咱们收网。”

符清漪也点头,眼中满是骄傲:“前几日慈宁宫的太后还说,若不是你稳住粮道,李重进将军那边早就撑不住了。现在倒好,赵宋的粮食往咱们这儿流,他们自己的禁军都在囤显通钞,这北伐,怕是不用打仗就能赢。”

正说着,管家进来禀报:“殿下,军学的王侁先生来了,说有要事求见。”

陈琅眼前一亮,连忙道:“快请进来,正好留他一起用饭。”

王侁是已故恩师王朴的儿子,如今在军学当教授,继承了王朴的“济世安邦”理念,与陈琅素来交好。他身着青色儒衫,走进饭厅,先对着陈琅躬身行礼,又笑着看向符清漪:“师母安好,听说师母有喜了,恭喜恭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