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前都是这么干的。”陈浩说。
“因为你们以前用的机器快散架了。”李振华说,“现在的不用省。有问题两小时内修好,坏三次直接换新的。”
苏珊抬头:“没人这么对待过科研团队。”
“那是你们没到这层。”李振华说,“现在你们到了。”
下午两点,李振华带他们去了设备库。
推开门的那一刻,卡尔嘴巴都没合上。整整一层楼的空间,全是标着编号的仪器柜,每一台都能在旧资料里看到名字,但以前他们只能隔着屏幕看图片。
“这些都可以预约使用。”李振华说,“优先级排在b级以上项目前面。”
“为啥?”陈浩问,“就因为我们发了个报告?”
“因为你解决了别人卡了五年的难题。”李振华说,“资源永远流向能产出的地方。这是规律,不是恩赐。”
回研究室的路上,陈浩一直没说话。
直到娜娜提醒他手里捏着的身份卡快折断了,他才反应过来。
“我只是不习惯。”他说,“以前借个示波器都要写申请表,还得找人签字。现在倒好,人家怕我们不用。”
晚上七点,团队开了第一次内部协调会。
桌子中间摆着四张排班表、三份设备手册和一堆打印出来的参考资料。娜娜把所有可用资源整理成清单,投影在墙上。
“我们有三个月缓冲期。”她说,“可以先做小规模测试,验证基础模型。”
“这次不用抢时间。”苏珊说,“我们可以慢慢来。”
“但我怕慢不下来。”陈浩盯着屏幕,“一想到这么多东西等着用,我就想赶紧试试。”
卡尔举手:“我已经改好参数了,明天能测吗?”
“能。”娜娜说,“模拟舱预约成功,时段为上午十点。”
“太好了!”卡尔一激动,顺手调高了模拟舱的反馈灵敏度。
系统瞬间报警,画面黑了一下,又恢复。
“我又搞砸了?”他缩了缩脖子。
李振华正好路过,进来看了一眼日志,说了句:“没事。这设备设计时就考虑了新手误操作。犯错成本低,才是给年轻人的机会。”
他转身走了,留下一句话飘在后面:“换别的团队,这机器根本不会开放。”
夜里十一点,实验室灯还亮着。
苏珊在整理第一批文献,娜娜同步着数据库,卡尔蹲在模拟舱旁边写故障记录。陈浩坐在主控台前,敲下第一行正式实验日志。
外面天已经全黑,楼道安静。
他停下动作,看了眼桌上的身份卡。灯光照在上面,反着光。
“以前总觉得自己是蹭网的。”他忽然说,“现在好像……真拿到钥匙了。”
没人接话。
但键盘声继续响起,一页页数据被录入系统。
墙上的进度屏跳动了一下,显示【项目准备阶段:完成度17%】。
陈浩喝了口凉掉的茶,伸手去按下一个测试程序的启动键。
手指刚碰到按钮,娜娜突然开口。
“研究院刚发来消息。”她说,“原定明早的会议提前了两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