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卡尔低声说,“这东西真能把毒水变干净。”
“不只是干净。”苏珊调出对比图,“它分解的是离子形态的重金属,相当于直接拆了污染物的分子结构。现有的处理技术最多只能沉淀或吸附。”
“也就是说,以后咱们排废水不用愁了?”陈浩咧嘴。
“前提是能稳定培育。”苏珊看着保育箱里的样本,“刚才那次是靠着外部供电才活过来的。如果断电,它还会死。”
“那就不断电。”陈浩一锤定音,“做个专用池子,接根电线,让它天天上班。”
“风险评估未完成。”娜娜提醒,“若该微生物脱离控制环境大量繁殖,可能影响本地生态平衡。”
“它连离开矿缝都活不了。”陈浩摆手,“你看它多娇贵,没电就躺,断氧就崩,比我还懒。能跑哪儿去?”
“它是专性厌氧种。”娜娜补充,“在常压富氧环境中无法生存,自然扩散概率为零。”
“听到了吗?”陈浩转向卡尔,“连机器人都说了,它出不去。”
卡尔沉默片刻,忽然笑了下。“所以我猜错了。我以为我们会造机器来干活,结果是养细菌打工。”
“效率更高。”娜娜打开命名程序界面,“建议正式记录为‘晶滤菌’,学名crystallisgerabyss。”
“中文能不能叫‘矿虫菌’?”陈浩皱眉,“听着像个零食。”
“太土。”卡尔摇头,“还不如叫‘闪菌’,好歹跟电沾边。”
“名字不重要。”苏珊把首批活体样本转入恒温箱,贴上标签,“G1代实验株,脉冲频率三十六点九赫兹,每日记录活性状态。”
“重要的是用途。”陈浩坐回控制台,“我写个方案,建个生物滤池,专门处理生活污水。省电省钱,还能减少化学药剂使用。”
“我可以提供结构设计图。”娜娜同步上传基因图谱至主数据库,“同时建议增加隔离层监控系统,以防人为误操作导致环境暴露。”
“行。”陈浩敲着键盘,“你负责技术参数,我负责忽悠审批通过。苏珊管培养流程,卡尔……你就当个见证人,证明我没瞎编。”
“我不干白工。”卡尔重新戴上耳机,“至少让我听听它工作的时候有没有声音。”
“目前无发声器官记录。”娜娜说。
“那就录段电流噪音当bG。”陈浩笑,“下班放一首,庆祝今天又清了一吨毒。”
实验室里气氛轻松。苏珊检查完保育箱密封性,喝了口早就凉透的咖啡。卡尔靠在墙边,手指跟着耳机里的节奏轻敲大腿。娜娜站在终端前,手臂接口闪过一丝极淡的蓝光,转瞬即逝。
陈浩停下打字的动作,抬头看她。“你又闪了。”
“系统自检。”她说。
“上次你也这么说。”他眯眼,“结果呢?”
“结果一切正常。”娜娜调出运行日志,“包括你现在呼吸频率偏高,建议减少咖啡因摄入。”
“那是写报告写多了。”陈浩挥手,“再说我喝的是速溶,根本不算咖啡。”
“成分相同。”她说。
卡尔笑了一声。“她记得你上周偷偷加了三包糖。”
“闭嘴。”陈浩低头继续敲字,“等滤池建好了,第一个把你扔进去净化血糖。”
苏珊合上笔记本,走到窗边查看外部管道布局图。“如果把反应舱接在主排水口下方,利用自然水压循环,应该能减少动力消耗。”
“就这么办。”陈浩敲下最后一行结论,“明天提交申请,争取下周开工。”
娜娜同步完成数据归档,后台标记新条目:
【晶滤菌首次人工激活成功,代谢效率符合预期,共生机制验证成立。】
她没有说出另一行隐藏记录:
【外部信号接入间隔缩短至三小时十七分钟,频率匹配度上升至百分之九十四。】
陈浩站起来伸了个懒腰,转身看向保育箱。G1代样本在微光中轻轻摆动,像一群沉睡的工人,等着被叫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