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的边缘泛出青灰色的光,陈浩盯着那片渐渐变淡的白,忽然觉得船晃得有点不对劲。
不是风浪引起的那种摇摆,是更沉的一下一下,像是骨头里卡了根刺,走两步就疼一次。
他低头看了看脚底板,又抬头看仪表。速度正常,油压稳定,可船身传来的震动频率和之前不一样了。
“娜娜。”他开口,“船现在这个晃法,正常吗?”
“当前航行状态符合低速巡航参数。”娜娜站在控制台前,声音没起伏,“未检测到外部剧烈扰动。”
“但我记得发动机出事那天,也这么晃过一下。”陈浩抓了抓后脑勺,“就是卡尔说铆钉松了那次。”
娜娜镜头微闪,调出第621章故障记录。“确有记录:当日左舷第三节龙骨连接处发现两个固定点位移,已做临时夹具处理。”
“也就是说,咱们这船早就开始散架了?”陈浩咧了下嘴,“我还以为修完机器就万事大吉了。”
“结构稳定性需持续监测。”她说,“建议进行全面排查。”
“行。”陈浩转身拍了下舱门,“都别闲着了,出来干活!”
苏珊从舱内走出来,手里还拿着刚才那个塑料杯。她看了眼海面,雾已经退到视线边缘,远处能看见波浪的形状。“能见度恢复了,怎么又要检查?”
“我觉得船不太对劲。”陈浩指了指脚下,“你站这儿感觉不到吗?比之前沉。”
苏珊停下脚步,站了几秒。“确实……晃动周期长了半拍。”
“我这就去舱底。”卡尔提着工具包从另一侧走来,“上次我就说夹具只是应急,没想到它真能撑这么久。”
“能撑说明我们命硬。”陈浩耸肩,“但现在得让它更硬一点。”
四人分头行动。卡尔带着测距仪下到底层甲板,顺着主梁一路往前摸。苏珊爬上外沿支架,用小刀轻轻刮开防水层接缝,查看内部木材状况。娜娜调出原始设计图,在屏幕上把当前应力分布一层层叠上去比对。
陈浩啥也不会,就在驾驶位来回踱步,时不时踩一脚地板,听声音。
“你们说,这船要是真断了,是从中间裂还是从屁股开始掉块?”他问。
“如果是中部断裂,生存概率低于百分之十二。”娜娜回答。
“所以不能让它断。”他说,“我还没活够呢。”
半小时后,三人陆续回到甲板。
卡尔先开口:“左舷中段三号节点间隙扩大到四毫米,超标准值两倍。木材膨胀变形,螺栓已经压偏了。”
苏珊接着说:“防水层有三处微裂纹,集中在连接带附近,继续受潮的话会加速老化。”
娜娜将数据汇总。“模拟结果显示,在极限浪高条件下,该区域承受力下降37%。若遭遇强流或突浪,存在连锁断裂风险。”
“那就是说,再撞一次大浪,咱们就得游泳回去?”陈浩挠头。
“理论上可行。”娜娜说,“但实际生还率不足二十。”
“我不想试理论。”他摆手,“赶紧修。”
“材料不够。”卡尔蹲在地上翻工具箱,“完全替换要整段换木料,咱们没带那么多。焊接也不现实,海上没法固定高温作业。”
“那就只能加固。”苏珊说,“至少撑到靠岸。”
娜娜突然出声:“知识库检索到一种复合支撑方案——使用高强度填充胶注入缝隙,再用金属夹板横向锁紧。原理类似骨折后的外固定支架。”
“听着像救命招。”陈浩说,“具体怎么搞?”
“矿石粉末混合树脂。”她说,“我们在岛上带回的黑色矿岩含有硅铝氧化物成分,研磨后与密封树脂反应可形成类陶瓷结构,抗压强度接近钢材。”
“也就是说,咱们拿石头糊船?”陈浩瞪眼。
“准确说是结构性补强。”她说,“施工完成后承重能力预计恢复至标准值92%以上。”
“听起来比胶布缠强。”他说,“干吧。”
说干就干。卡尔负责调配填充胶,把矿石磨成细粉,按比例混进树脂桶里搅匀。苏珊在一旁控温,用加热垫保持工作温度在三十度左右,防止凝固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