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台右上方的指示灯由绿转黄,娜娜的手指停在屏幕上。
电流波动值跳了一下,又落回去。
“主线路负载不均。”她说,“临时接线的三号节点过载,备用电源模块烧了。”
陈浩盯着那盏黄灯,“还能撑多久?”
“广播系统优先供电,目前稳定。”娜娜调出配电图,“但如果目标进入五百米触发区时电压再抖,语音警告可能延迟。”
“那就不能等它自动响。”陈浩站起身,“我们得手动干预。”
苏珊翻着记录本,“可手动启动需要确认目标身份,万一判断慢了半秒……”
“那就别判断。”陈浩抓起对讲机,“卡尔,西墙那边灯装好了吗?”
对讲机里传来沙沙声,接着是卡尔的声音:“刚接完,但探照头角度调不了,照不到沟底。而且我试了陷阱,绊线拉了三次,只响了一次。”
“材料不行。”他顿了顿,“这堆破烂连老鼠都骗不了。”
陈浩把对讲机放下,转身看向娜娜:“我们修的是防御系统,结果修成了故障展示台。”
娜娜没笑,但眼角微微动了一下,“数据库显示,历史上七成临时防御工事在投入使用前就因结构缺陷失效。”
“听听。”陈浩摊手,“连机器人都开始说丧气话了。”
苏珊抬头,“问题不在人,也不在努力。我们用的全是废料,拼的是旧零件,还想打出军工厂的效果?”
“所以才要换脑子。”陈浩走到白板前,拿笔画了个圈,“我们一直想把墙加高,门焊死,可有没有想过——其实不用真拦住人,只要让他们觉得拦得住就行?”
屋里安静了一瞬。
卡尔的声音从对讲机里冒出来:“你是说……装神弄鬼?”
“不是装神弄鬼。”陈浩在圈外面画了一堆虚线,“是心理战。他们不知道我们有什么,那就让他们猜。猜多了就不敢动。”
娜娜迅速调出资料库,“有类似案例。二战时期某据点用假炮台吓退敌军侦察队;另一起记录中,守卫者在无人区布置虚假警报桩,使入侵者误判为雷区。”
“看吧。”陈浩敲了下白板,“别人用木头桩子都能唬人,我们这么多电子设备,还怕造不出几个假象?”
苏珊皱眉,“可假的终究是假的。如果他们真冲进来,一眼就穿帮。”
“那就让他们永远不敢进来看看。”陈浩咧嘴,“最厉害的陷阱不是钢刺和电网,是脑子里的害怕。”
卡尔在那边笑了,“行啊,那你打算怎么演?半夜放录音吓人?”
“比那简单。”陈浩拿起笔,在地图上标了几点,“第一,灯光随机闪。不是常亮,也不是定时,而是毫无规律地亮几秒灭几秒,像有人巡逻。第二,广播不定时播报。不非得等他们靠近才响,隔一会儿来一句‘注意东侧围墙’,听着像我们在盯梢。第三——”
他顿了顿,“在围墙外插牌子。”
“什么牌子?”苏珊问。
“写着‘高压’‘有毒’‘已联网报警’这种。”陈浩笑出声,“字越大越好,字体越官方越好。最好再画个骷髅头,小学生美术水平就行。”
娜娜点头,“视觉威慑成本最低,实施最快。现有铁皮可切割,喷漆库存充足。”
“我现在就去做。”苏珊翻开新文档,“标题就写《多重诱骗式警戒方案》。”
卡尔在对讲机里喊:“那我先把闪光装置改一下,让它别老卡住。再埋几个空罐头瓶,人踩上去哗啦一响,够他们心慌半天。”
“对。”陈浩坐下,“声音、光影、标识,三位一体。我们不求多结实,只求看起来麻烦。”
娜娜忽然出声:“电力问题仍有隐患。”
所有人看过去。
她指着配电图,“即使切断非必要设备,主控台也只能维持两小时满负荷运行。若外部干扰持续,系统可能在关键时刻宕机。”
“那就别让它满负荷。”陈浩歪头想了想,“我们现在的监控是二十四小时全开,可真有必要吗?”
“通常情况下需要。”娜娜回答,“但若采用间歇性扫描模式,可降低能耗百分之六十。”
“什么叫间歇性扫描?”苏珊问。
“比如每五分钟启动一次红外监测,每次持续三十秒。”娜娜解释,“其余时间系统休眠,仅保留基础信号接收。”
“听起来像打盹。”卡尔说。
“但足够发现问题。”娜娜补充,“移动目标不会恰好卡在休眠期通过所有监测点。”
“那就这么干。”陈浩拍板,“省下的电拿来给闪光装置充电,搞几组轮替的假警报。反正我们不怕漏看,就怕看得太清楚。”
苏珊记完最后一行,“方案可以立刻执行。广播词我也改好了,不再局限于接近警告,加入随机提示语,比如‘西侧区域异常,请核查’‘检测到未授权活动’。”
“听着像内部通话。”卡尔乐了,“外人听见还以为里面一大帮人在忙。”
“就是要这个效果。”陈浩靠在椅背上,“咱们现在不是修防御,是在拍戏。导演是你,编剧是我,演员——全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