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十七分。
手机震动了一下,屏幕亮起,倒计时归零。
陈浩站在控制台旁,手指刚离开启动键。他没说话,只是盯着远处烟雾机的出风口。第一缕灰白色气体缓缓飘出,没有呛人味道,也没有堵塞的杂音。警报声响起,是低频鸣响,持续三秒后停顿,接着重复一次——地震一级预警。
和上次不一样了。
苏珊在宿舍门口翻身下床,脚踩到地上的瞬间就动了起来。她没去拿记录本,也没问谁发命令,直接拉开门冲进走廊。卡尔听见声音也跳下床,顺手抓起床头的手电筒,边跑边打开开关。
光束扫过地面,一条荧光绿的标记线清晰可见,弯弯曲曲指向安全通道。
“左转!”卡尔喊了一声。
苏珊没回头,脚步已经拐向左侧楼梯。娜娜的声音从耳麦里传来:“二级响应确认,撤离路线通畅。”
陈浩跟在最后,双手插在裤兜里,脸上没什么表情。他不是不紧张,但他现在学会了把紧张藏在不动声色里。
演练场内,烟雾开始分段扩散。不像上次那样一股脑全喷出来,现在的释放节奏稳定,每隔十米才触发下一个节点。视野还能维持,不至于让人乱撞。
“地震模拟平台启动。”娜娜说。
地面轻微晃动,像是远处有重车驶过。几块松动的地砖微微颤动,但没塌陷。卡尔低头看了眼脚下,加快步伐。
“前面洪水区要开了。”苏珊提醒。
水阀准时开启,水流从侧沟慢慢涌出,高度只到脚踝。没人再像上次那样愣住或跑偏,四个人依次通过,脚步稳定。
陈浩站在终点线附近,看着他们一个个穿过烟雾走出来。他的手一直没从裤兜里拿出来,但心跳比平时快了一倍。
第一个到的是苏珊,气喘但没停步。她转身看向后面,确认其他人跟上了。卡尔扶着墙缓了口气,手电还亮着。娜娜最后一个走出模拟区,终端显示所有数据正常。
“总用时。”陈浩掏出计时器。
屏幕上数字定格:三分零九秒。
他抬头:“比第一次少了四十二秒。”
没人立刻接话。空气里还有淡淡的烟味,地上湿漉漉的,几个人的衣服都沾了灰。但他们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我刚才没等指令。”苏珊忽然说,“听到警报我就动了。”
“我知道。”陈浩点头,“你在转角停了一下,但马上转向了左边。”
“娜娜说了方向。”苏珊笑了笑,“但我其实已经打算转了。”
卡尔喝了口水,抹了把脸:“这回烟不大,看得清路。我还能带人。”
“你要是真伤了,谁带你?”陈浩问他。
“那就看他们怎么反应。”卡尔耸肩,“反正我不背自己。”
娜娜调出监控画面。屏幕上四条轨迹线并行前进,几乎没有偏离主路径。响应延迟平均一点二秒,最慢的一次是因为苏珊系紧了鞋带才继续跑。
“系统没崩。”她说,“模块独立运行正常,信号无串扰。”
“人也没崩。”陈浩补充,“没人摔沟里。”
卡尔干笑两声:“那地方我记住了,绕着走。”
晨光从东边照进来,洒在空地上。避险舱门口的标识牌反着光,红底白字写着“应急集合点”。四个人站在一起,谁都没急着离开。
“再来一次?”苏珊问。
“不用。”陈浩摇头,“一次就够了。我们要的不是多练,是练对。”
他说完走到控制台前,翻看日志记录。每一步动作都有时间戳,每个决策都能追溯来源。没有哪个环节卡住,也没有谁喊“怎么办”。
“以前我们等开始。”他说,“现在我们知道,开始就是现在。”
卡尔伸了个懒腰:“那我可以回去补觉了吗?”
“不行。”陈浩把终端递给他,“你得把新标识全部贴完,八点前必须完成。”
“又是今晚加班。”卡尔接过设备,嘀咕,“我都快成夜班机器人了。”
“那你得加钱。”苏珊笑着接话。
“我没工资。”卡尔摊手,“我纯属义务奉献。”
娜娜站在一旁,正在上传最终数据包。她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动,一行行信息快速滚动。突然她停下。
“发现一个问题。”
所有人都看了过去。
“什么问题?”陈浩问。
“第三区支架固定方式与训练脚本不符。”她说,“卡尔扮演伤员时,苏珊没有采用背扶姿势,而是现场制作夹板并呼叫支援。”
卡尔眨眨眼:“这算错吗?”
“不算。”娜娜摇头,“地形狭窄,背扶确实不便。新方案更合理。”
“可她没按流程来。”陈浩说。
“流程是你写的。”苏珊抬头,“你说过,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
陈浩愣了一下,笑了:“我说过这话?”
“昨天开会的时候。”苏珊看着他,“你还说,只要方向对,怎么走都算数。”
“哦。”陈浩摸了摸后脑勺,“那我算是给自己挖坑了。”
“不止是你。”卡尔指着娜娜,“她也没纠正我们,反而改了路线指令。”
娜娜平静地说:“现场处置优于预设方案。我认为应该采纳。”
陈浩沉默了几秒,然后按下记录仪的保存键。
“看来你们都学会自己判断了。”他说,“挺好。”
苏珊拍了拍卡尔肩膀:“刚才那招是你自己想的?”
“当然。”卡尔咧嘴,“你以为我天天画标识图是在玩涂鸦?我看遍了每个角落,知道哪里能站人,哪里会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