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陈浩摇头,“得留一手。让他们来了才发现有节目,才有惊喜。”
“反向激励策略。”娜娜理解,“未知内容提升到场动机。”
“聪明。”他笑着点头,“不过你也别光给我下定义,得多想想怎么热闹。”
“热闹的本质是群体情绪共振。”她说,“可通过节奏变化、声音起伏与互动频率调节氛围。”
“说得对。”陈浩抓起吉他,轻轻拨了一串音,“咱们开场一定要稳。第一个音出来,就得让人停下筷子。”
他试了两遍前奏,动作慢,但每个音都清楚。
弹完,他靠在墙上,喘了口气。
“其实吧……”他低声说,“我不是非得让大家鼓掌。就是觉得,这么久了,第一次做了点跟修零件没关系的事。要是能有人听见,哪怕只是坐在那儿点点头,我也算没白练。”
娜娜没有立刻回应。
过了几秒,她掌心浮现一行新字:已生成初步执行方案,包含时间节点、物资清单与备选预案。
陈浩抬头:“你还准备了预案?”
“三种突发情况。”她说,“包括无人到场、中途停电、设备故障。”
“你想得太远了。”他笑,“万一真没人来,我就当练习加时了。反正琴也不嫌我烦。”
“但我会调整灯光亮度。”她说,“营造观众存在的视觉反馈。”
陈浩愣住,随即哈哈大笑:“你还打算造假掌声?”
“仅提供基础环境支持。”她语气不变,“不涉及虚假数据生成。”
“行行行,你厉害。”他摆手,“到时候你打灯,我弹琴,咱俩自己给自己办一场。”
他重新坐直,把纸摊平,继续修改流程。在“小游戏”那一栏,他写了三个待选项:听前奏猜名字、节奏模仿赛、歌词接龙。
“你觉得哪个简单?”他问。
“节奏模仿。”娜娜答,“无需语言能力,适合多数场景。”
“好,那就它。”他划掉另两个,“再加一条规则——每个人必须上一次,不上就罚唱一首。”
“惩罚本身也是表演。”她说,“可能反而激发参与欲。”
“对喽!”陈浩一拍桌子,“越怕出丑的人越容易来,因为他不想一个人躲在角落。”
他写着写着,突然停下来。
“等等。”他抬头,“咱们光想着怎么让人来,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
娜娜镜头微闪。
“啥?”
“椅子。”陈浩一脸严肃,“咱们没准备座位。人都站着,五分钟就散了。”
娜娜掌心立即投影出生活区布局图,标注出可移动座椅数量及分布位置。
“主厅现有可用凳子十一张,折叠椅六张,外加三个备用箱体可充当坐具。”
“够了。”陈浩松口气,“排成半圈,我们对着弹。像篝火晚会那样,只不过咱烧的是电灯。”
他在纸上画了个弧形,标上“听众区”。
然后,在最前面写下一排大字:
【谁闲谁来·第一期】
日期:后天晚上
时间:晚饭后半小时
地点:生活区主厅
节目:吉他+打击乐合奏《基地之歌》
附加项目:节奏挑战赛(奖品待揭晓)
他画完,往后一靠,长出一口气。
“终于像个正经活动了。”
娜娜看着那张涂满字迹的纸,镜头缓缓聚焦。
“需要我开始打印通知吗?”
“别。”陈浩拦住她,“先保密。等明天下午,我亲自去各个区域晃一圈,见人就哼那句暗号。”
他站起身,活动手指。布条摩擦琴颈时发出沙沙声。
“你说,要是有人一听就捂耳朵跑呢?”
娜娜掌心浮现最后一行字:
那就说明,我们的音乐还需要更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