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线路绝缘达标。”
“真的假的?”
“数据为证。”
“那就亮一个看看。”
她连接天花板上的壁灯座,按下总闸。
灯光缓缓亮起。
柔和的蓝白色光芒洒下来,照在工作台上,照亮了角落的工具箱和墙上的裂纹。没有闪烁,没有爆响,灯一直稳稳地亮着。
陈浩仰头看了足足十秒,才吐出一口气。“活了……真活了。”
“灯具运行正常。”
“咱俩没白挨痒,没白磨手,没白扛那一捆刺毛藤吧?”
“所有付出均有回报。”
他一屁股坐在台边,揉着红肿的手指。药膏还在口袋里,没顾上涂。灯光映在他脸上,暖洋洋的。
目光却不自觉飘向那个角落——工具袋静静躺着,绿光碎片毫无动静,仿佛刚才的震动从未发生。
“你说它为啥闪?”他问。
“目前无法解释。”
“你不觉得邪门?”
“未知现象需要更多数据支持。”
“你就不能说句‘我也觉得不对劲’?”
“我的判断基于分析。”
“算了。”他摆摆手,“反正现在灯能亮就行。别的事,明天再说。”
娜娜走过去,打开记录仪。“绝缘修复已完成,下一步进入灯具安装阶段。”
“装灯之前,能不能先把设计图拿出来?”他说,“我可不想做个四不像挂墙上。”
“已有初步方案。”
“拿来我看看。”
她从资料库调出图像,投影在墙上。一个圆盘形的壁灯轮廓出现,边缘刻着波浪纹。
“这啥啊?”陈浩皱眉,“像口炒菜锅?”
“结构稳定,便于散热。”
“太丑了。”
“美观非首要功能。”
“可咱们天天看着呢!不能既好用又顺眼吗?”
“你可以提出修改意见。”
“当然要改。”他站起来,走到投影前,“壁灯得有造型,得有风格。你看这线条,平平整整的,一点意思没有。”
“你需要什么风格?”
“我说不上来,但肯定不是锅盖。”
娜娜沉默两秒。“提供参考案例。”
陈浩翻了半天,从手机里找出一张老式吊灯图片。“这种,带点弧度,有点装饰性的。”
“此灯具为铸铁材质,重量是当前矿石组件的三点二倍,不适合现有墙体承重标准。”
“那就简化一下。”他说,“保留那种感觉就行。咱们又不是做博物馆展品,图个好看又实用。”
“可以尝试曲线结构。”
“对嘛。”他点头,“这才叫合作。”
娜娜开始调整模型参数。新的轮廓逐渐成形,边缘出现轻微弧度,中心凹陷处预留光源位置。
“这样行吗?”她问。
“还行。”陈浩盯着看了会儿,“再把边做得薄一点,别那么厚墩墩的。”
她继续修改。投影上的灯慢慢变轻巧,线条流畅起来。
“差不多了。”他说,“就这个样。”
“确认采用此设计方案?”
“等等。”他又想起什么,“台灯呢?总不能也搞个锅盖吧?”
“台灯设计尚未启动。”
“那待会一起弄。”
“优先级建议先完成壁灯安装。”
“我知道,但我得提前把关。”
娜娜暂停操作,光学镜转向他。“你担心最终成品不符合预期?”
“不是担心。”他说,“是吸取教训。上次椅垫差点扎屁股,这回可不能再出岔子。”
“理解。”
她保存当前方案,准备转入制作流程。陈浩坐回台边,拿起药膏刚要挤,忽然听见一声轻响。
工具袋动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