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站在原地,手指还悬在半空。他知道这次真闯祸了。温室里那些苗,有的才冒头,有的刚开花,全靠定时喷水活着。要是系统停太久,连补都来不及。
“还能救吗?”
“有本地备份。”她说,“六小时前完整存档。”
“多久能恢复?”
“二十分钟。”
“缺水超过三十分钟会怎样?”
“七成幼苗枯萎。”
他咬牙:“那二十分钟也不能等。”
“你有什么办法?”
“我记得一些数据。”他转身冲向房间,“床底下有个本子!”
他趴在地上,把手伸进去掏,扯出一本边缘磨损的树脂笔记。封面写着“种菜别忘”,里面全是歪歪扭扭的字和涂改痕迹。
“黄瓜早上八点浇水……每次三百毫升……等等,是三百还是五百?”
“上次记录是四百五十。”她说,“湿度偏高那次。”
“对对对,后来叶子发霉了。”他翻页,“番茄……白天二十六度,晚上十八度……补光灯开到下午五点?”
“准确。”她一边听一边输入临时指令,“继续。”
“草莓最怕干,两小时一浇……但冬天改成三小时……现在算冬天吗?”
“按气候舱设定,当前为春季模式。”
“那就两小时。”他擦了把汗,“还有洋葱,特别耐旱,少给点水……具体多少?”
“参考默认值的百分之六十。”
“行,你先设上。”
她将临时参数导入备用控制器,手动启动灌溉程序。水管重新注水,发出咕咚声。喷头逐一开启,细密的水雾洒进温室。
“水流恢复。”她说,“湿度正在回升。”
陈浩松了口气,一屁股坐在地上。肩膀疼得厉害,但他顾不上。
“你说咱这么高科技,最后还得靠我这破本子救命?”
“纸质记录确实具备抗电磁干扰优势。”
“你少捧我。”他翻笔记,“不过以后真得好好记,至少把版本号写清楚。”
“建议增加颜色标记。”她说,“红色为现行,灰色为废弃。”
“再贴个标签机。”他苦笑,“咱基地越来越像杂货铺了。”
她没回应,而是调出存储架构图。
“单一存储风险过高。”她说,“建议建立双区机制:主区运行,副区影子备份。”
“意思是多存一份?”
“是。”
“会不会变慢?”
“运算效率降低约15%。”
“能接受。”他说,“总比崩一次死一片苗强。”
“需要额外存储介质。”她扫描设备列表,“通信阵列残余芯片可用。”
“那堆废铁还能用?”
“剔除损坏单元后,可用容量约为原系统的22%。”
“够干啥?”
“足够承载核心参数与近期日志。”
“那你赶紧拆,我帮你焊。”
两人动手拆解废弃天线阵列,取出还能工作的存储单元。陈浩负责焊接接口,她负责重写调度协议。过程中他焊歪了一次,冒了股烟,被她当场叫停,换人操作。
三个小时后,新系统上线。
主控屏显示:【双重存储架构部署完成】
【下次异常可实现秒级回滚】
“成了?”他凑过去看。
“初步运行稳定。”她说,“正在进行完整性校验。”
屏幕上,两条数据流并行滚动,一条来自主区,一条来自副区,内容完全一致。
“以后再删错,也能马上找回来?”
“是。”
“那我是不是还能偷偷恢复我删掉的零食记录?”
“不能。”
“我就问问。”
他靠着墙坐下,手里还攥着那本笔记。上面多了几行新写的字,墨迹未干。
外面风声轻,监测仪规律闪烁。基地没塌,菜也没死,系统也没炸。
他抬头看她站在终端前的身影,忽然说:“你说咱们以后会不会有一天,连这本子都不让用?”
她回头:“为什么?”
“怕我写错字,把‘浇水’写成‘浇油’,直接把地里点着了。”
“可能性存在。”
“那你到时候可别怪我没提醒你。”他打了个哈欠,“高科技也不是万能的。”
她没说话,只是把最新日志归档,标记为“首次双存切换成功”。
屏幕右下角,新的提示悄然浮现:
【存储空间不足,建议扩展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