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报名。”
“肯定没人抢。”他摇头,“上次煮面,锅底烧穿了,汤里全是铁锈味。”
“本次更换新锅具。”娜娜说,“并增加备用燃料块。”
“这还差不多。”他笑,“不然大家以为咱们去搞行为艺术——‘饥饿的春天’。”
地图定稿后,娜娜开始排版《春游指南》。页面顶部是手绘风格太阳,脚印、饭盒、笑脸,分别对应“走路”“吃饭”“玩”。
“这画风……”陈浩盯着看,“谁画的?”
“数据库调用旧模板。”她说,“美术风格来自2035年儿童科普读物。”
“难怪像幼儿园宣传册。”他咧嘴,“挺好,越傻越安心。”
内容一页页生成:
-带什么:背包、水、食物、外套、哨子
-别带什么:酒、打火机、宠物(如果有)
-走丢了怎么办:吹哨三声,原地等待
-看见奇怪植物:拍照,别摸,更别吃
-想唱歌:欢迎
-想哭:也欢迎
最后一页写着:“这不是逃难,是出门遛弯。地球还在,我们也还在。”
打印机关联后开始工作,一页页纸吐出来。陈浩拿起第一份,对着灯照了照,“纸这么薄,风一吹就飞了。”
“共印二十份。”她说,“公告栏贴一份,其余分发至各居住区门口。”
“要不要盖个章?”他突发奇想,“比如‘官方认证’那种。”
“可用红色印章标记‘已审核’。”
“行。”他点头,“再写一行小字:造假必究。”
“无伪造动机。”娜娜说,“且纸张稀缺。”
“图个仪式感。”他坚持。
她照做,在首页右下角加了红戳。
全部完成后,两人把背包挨个检查封口。拉链拉好,扣带缠紧,贴上姓名条。陈浩顺手把自己的那份拎起来晃了晃,听见里面饼干袋沙沙响。
“明天真能出去?”他忽然问。
“天气稳定。”娜娜回答,“无降水,风速二级,适合出行。”
“我不是问数据。”他说,“我是说……三十年没集体出门了。这一走,会不会有人迈不开腿?”
“有可能。”她说,“但迈出第一步的概率比昨日高出百分之二十三。”
“因为这张纸?”他扬了扬手里的指南。
“因为准备充分。”她看着那一排背包,“知道要去哪,知道带什么,恐惧就会少一点。”
陈浩沉默了一会儿,把背包轻轻放回原位。
“你知道我最怕啥不?”他突然笑了一声,“不是塌方,不是野兽,是到时候大家都规规矩矩走着,一句话不说,跟上班打卡似的。”
“可启动互动环节。”娜娜提醒,“拔河、讲故事、手势接龙均已备案。”
“但万一没人动呢?”他望着门外空荡的走廊,“三年没见绿,人都快变成灰的了。”
“颜色会唤醒记忆。”她说,“绿色关联放松、生长、安全。视觉刺激会影响情绪中枢。”
“你是说,看见草,人就能活过来?”
“至少,愿意开口说话。”
陈浩咧嘴一笑,“那我希望第一朵花特别丑。越难看越好,让人一看就想笑。”
“审美主观。”娜娜说,“但开花植物出现,意味着生态系统重启。”
“管它重启不重启。”他拍拍大腿站起来,“只要有人笑出声,就算成功。”
他走到公告栏前,把最新一版路线图钉上去,压住原来的草稿。阳光从高窗斜照进来,落在“绿痕线”三个字上。
“就这了。”他说,“路线定了,东西齐了,人也该醒了。”
娜娜同步完成最后一项操作:将应急频道频率推送到所有手持终端,设定自动唤醒时间为明早九点三十分。
“还有什么遗漏?”她问。
陈浩绕着储物间走了一圈,看了看背包,又抬头看地图。他伸手摸了摸口袋,掏出一小包果干,塞进自己背包侧袋。
“没了。”他说,“该做的都做了。”
他站在控制台前,双手撑在桌沿,盯着屏幕上滚动的天气预报。温度曲线平稳上升,明日最高十二度。
“这次真能踩到软土了。”他低声说。
娜娜把最后一包物资封好,放在队伍最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