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教授点点头:“这个年轻人,说不定就是古今教授的父亲或者祖父。古今教授研究水族文化这么多年,肯定知道这个鱼符的来历。”
阳光慢慢移动,透过高窗照进特藏部,在古籍上投下斑驳的光斑。当光斑正好照在《圣地考察记》第47页时,虞明突然发现书页中间夹着一张黑白照片。
他小心翼翼地把照片取出来,照片已经有些泛黄,边缘有些卷曲,上面拍的是1937年的水族圣地——月亮潭边的三族碑前,站着三个人,一男两女,穿着水族的传统服饰。
当虞明看清三人的容貌时,突然僵住了——那个男人的眉眼,和他自己几乎一模一样;左边的女人,有着和海蓝蓝一样的双眼皮和嘴角的梨涡;右边的女人,脸型和王影儿如出一辙!“这……这是怎么回事?”
虞明的声音都有些发颤,他把照片递给海蓝蓝和王影儿,“你们看,这三个人和我们长得好像!”
海蓝蓝和王影儿接过照片,也惊呆了。
“太像了!尤其是眼睛和嘴巴,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海蓝蓝的手有些发抖,“难道他们是我们的祖先?”
王影儿翻到照片的背面,上面用钢笔写着一行小字:“1986年,当由后人续写”。
刘主任走了过来,看了看照片:“我们可以做个墨迹检测,看看这行字是什么时候写的。”
他让人把照片送到隔壁的鉴定室,没过多久,鉴定结果出来了——墨迹的年份是1937年,也就是说,这行字是1937年拍照时写的,而1937年的人,竟然预言了1986年的他们!
“太神奇了……”海蓝蓝喃喃地说,“1937年就知道1986年我们会来,这简直像跨越时空的约定。”
就在这时,刘主任突然大喊一声:“小心那箱铜镜!”
大家转头看去,只见两个工作人员正在搬运一个大木箱,木箱没有封盖,里面装着十几面青铜镜。不知是谁绊了一下,木箱突然晃动,一面青铜镜从里面掉了出来,“当”的一声落在水磨石地面上,镜面朝上。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镜面上,下一秒,奇异的景象出现了——省图书馆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昏暗的洞穴,洞穴的墙壁上刻着水族文,中间摆着一张石桌,三个古人正坐在石桌前抄写典籍。他们手里拿着的毛笔,是羊毫做的,笔杆上的纹路,与虞明修复古籍用的羊毫笔一模一样!
洞穴的角落里,放着一个青铜鼎,鼎身的锈迹和王影儿带来的青铜鼎完全相同。其中一个古人抬起头,对着镜面笑了笑——那张脸,正是照片里和虞明长得一样的男人!
“这是明代的藏经洞!”王影儿激动地说,“太爷爷的日记里写过,明代水族祭司在藏经洞抄写典籍,用的就是羊毫笔和青铜鼎!”
镜面里的景象只持续了十几秒,就慢慢消失了,省图书馆的景象重新出现。
虞明连忙走过去,捡起地上的青铜镜。镜面很光滑,边缘刻着几行水族文,他仔细辨认着——是“三族后裔,1986年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