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溟渊水劫 > 第41章 第四十一回第四章 流言与真相

第41章 第四十一回第四章 流言与真相(2 / 2)

“你是守鼎人的后代,将来要担起责任。”当时他才八岁,不懂什么是守鼎人,只觉得爷爷的手很粗糙,像老树皮。

如今红印在发烫,线索在眼前汇聚,他突然明白,爷爷说的“责任”,就是找到圣地,守护水族的秘密。

“周教授刚才来食堂了,说让我们明天早上八点在图书馆门口集合,带我们去省图看1937年的水文记录。”海蓝蓝收起素描本,用筷子在桌面上轻轻划出一个轮廓,“他说1937年的水位和1986年一模一样,藏经洞的入口,应该在初七那天的退潮线处——初七是月缺,潮汐最小,正好能露出入口。”

她的指甲在桌面上留下浅浅的刻痕,巧合的是,这道刻痕的走向,和食堂外墙“团结起来”标语中的“结”字笔画,形成了奇妙的呼应——“结”字的右半部分,正好是水族文“鼎”的形状。

王影儿看着刻痕,突然说:“我太爷爷的日记里写着‘月缺而洞开,鼎至而门启’,初七正好是月缺,我们还有青铜鼎,这肯定是要我们带着鼎去藏经洞!”

陈宇兴奋地拍了拍桌子:“明天去省图,我把相机带上,把水文记录拍下来!初七去王家嘴,我还要拍藏经洞的入口,说不定还能拍到湖底的宫殿!”

他说着,又想起什么,“对了,赵磊,你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去?你舅舅在文物局,说不定能帮上忙。”

赵磊连忙点头:“我早就想跟着你们一起探源了!我今晚就给舅舅打电话,问问青铜镜的事,说不定我们能借到铜镜,用它照照藏经洞的入口,看看有没有什么秘密。”

暮色渐渐降了下来,食堂的灯光亮了起来。白炽灯的光线有些发黄,落在《水府真经》的蓝布封面上,让“水府真经”四个字泛着淡淡的光泽。

虞明把电报夹进经书里,突然发现1986年的电报纸,和明代宣纸在灯光下呈现出相同的纤维结构——对着光看,纸页的纤维都是细细的,呈网状分布,像是用同一种植物原料造的纸。

“原来典籍从来不是静止的。”虞明轻声说,“八十年代的纸和明代的纸,纤维结构一样;1937年的水文记录和现在的水位,一模一样;甚至我们的青春,都在跟着时代浪潮,涌向圣地的秘密。”

海蓝蓝点点头,看向窗外:“食堂外的广播在放《在希望的田野上》,你们听,旋律和《水府真经》里的‘潮汐歌’是不是很像?”

大家都安静下来,听着窗外的旋律。“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欢快的歌声里,竟真的藏着“潮汐歌”的节奏——每句的结尾音都是“ang”,和经书中记载的“潮汐歌”押韵方式完全相同。

食堂外的学生渐渐多了起来,大家三三两两地走着,讨论着功课,说着笑话,烟火气和青春的气息混在一起,格外温暖。

虞明抱起《水府真经》,感觉经书的温度透过布料,传到心口,像母亲当年递给他的守岁馍,温暖而坚定。

“明天去省图,后天去王家嘴,大二的探源之路,才刚刚开始呢!”虞明看着身边的伙伴们,海蓝蓝握着素描本,王影儿抱着太爷爷的日记,陈宇背着相机,赵磊拿着笔记本,每个人的眼里都闪着光。

食堂外的广播还在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旋律在1986年的暮色里飘着,与古籍中的“潮汐歌”隐隐相合。

虞明清楚,这场关于水族圣地的探源,不是某一个人的事,而是他们这群青春少年,在时代浪潮中,与过去的约定,与未来的对话。

1986年的烟火气里,画卷已经铺开,接下来的路,要他们一起,一步一步,走向圣地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