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婶,你们喝点茶,进屋坐吧。”
孙慧茹道:“张婶他不在家?”
“出去了,谁知道去哪里,你们两个怎么来的城里?”
刘翠娥道:“坐车来的,我骑车本来技术就不怎么样,这么远的路不敢骑。”
“那也是,你身体不太好,来慧茹这刚好享享两天的福,让她带你转转。”
慧茹道:“正说着呢,明天我带爸妈到棉花公司那边那个新广场转转,再去公园、街上、商场里面,在饭店里吃个饭。”
秀兰道:“你这规划的倒挺好啊。”
“不是我规划的,是国贵他说去这些地方也差不多了。
其实咱江城也没啥,到港口码头除了来回的货船,就看看江水什么的。”
秀兰道,“你不知道那边新开发了个滨江公园,到了晚上有那种夜景灯,很漂亮的。”
“是吗?”
“对啊,我前天还带着孩子一起去呢。”
“那行,明天有空我带爸妈去看看。”
孙大炮觉得没有什么共同话题,自己很无聊。
“你们聊吧,我出去转悠转悠。”
“爸,你别走远,我怕你找不回来。”“放心吧。”
秀兰看着刘翠娥身上披着的棉衣,问道:“这是慧茹给你定做的那个吧?”
“对,这穿上可暖和了,还轻。”
“回头我也给我妈做一个,让人捎回去。”秀兰说。
几个人又聊了半个小时,慧茹看了看时间,下午4点多了,等会儿要做饭,便说:“妈,你们两个先聊着,我去前院看看。”
等到慧茹走后,刘翠娥拉着秀兰问:“秀兰啊,你跟婶子说实话,慧茹在她婆家,有没有和谁生过气、吵过架啊?”
“没有没有,你想多了。
慧茹的性格我又不是不知道,她不是那种爱找事的人。”
刘翠娥道,“这个我知道,我是怕他那几个嫂子说闲话,或者有什么不高兴的。
她有时候给我送东西,我都不想要,就是怕她婆家这边有人不乐意。”
“婶子,你放心吧,前面的赵婶对慧茹,跟亲闺女一样。
你说的那几个嫂子,离婚的离婚,不上门的不上门,国贵还有个小妹子,去上大学了,最多寒假回来。
国英也是个老实人,不会挑三拣四找事。”秀兰一一说道。
“哎,那就好啊,她每次跟我说在婆家好,我都有点不信。”
秀兰笑道,“你放心吧,你闺女在这好着呢,比以前在家干农活强多了。”
刘翠娥听了,也笑了起来。
“那还得谢谢你啊,要没有你,这桩婚事也成不了。”
秀兰道,“你呀,不用谢我。当时他们俩订婚,买了那么多东西给我送过来,不都谢过了吗?
我看慧茹嫁得比我好,你知道她这个婆婆多有钱吗?”
“这个我知道,慧茹说了那车十几万。”
秀兰道,“我跟你讲,慧茹婆婆给她买了一套房子,就在明珠小区,最起码值十几万!
那一排房子都是这老太太的,你把慧茹嫁到他们家,真是嫁对了。
说实话,我要是没结婚,都想嫁到他们家去。
她这个婆婆,什么事都给她准备好。
我这个婆婆,你指望她,黄瓜菜都凉了。
我们要不买东西,家里永远就没有。她也不知道愁,天天嘻嘻哈哈的。”
秀兰开始抱怨自己的婆婆。
“我带孩子又不能出去挣钱,她也不算年纪太大,就不能到饭店里洗个盘子、刷个碗,好歹挣点钱。一家人全指望孩子他爸。”
秀兰一提起自己的婆婆,就忍不住说个不停,刘翠娥只能在一旁安慰。
“不是我说她,平时一家子几张嘴,买菜、花钱都是我们出,她的钱干嘛用了,我也不知道。问就是跟你打太极拳,也不告诉我们她到底有多少钱,也不给我们花,就知道攒着养老。”
秀兰越说越委屈。
“哎,秀兰啊,我……你让我咋说呢?反正我肯定是站在你这一边。
嫁了人和在自己家不一样,凡事不能和家里比。”
秀兰说出来心情大好,“哎哎,你别劝了,我也知道。
晚上在我们这吃吧?”
刘翠娥道,“不了,我今天下午去看看慧军。
明天在这再住一天,后天就走了。
也不能常在这住着,不像样子,给人家添麻烦。”
“你就住两天,这不是农忙都结束?”秀兰问道。
刘翠娥道,“在村里面,我想去哪去哪,自在。”
“那也是。”
说着,刘翠娥站了起来,准备离开。
秀兰把她送到了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