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唯一看似可行的就是,让这里成为整个北苏离不开的输血泵。
谢尔盖决定以“资源换发展”为筹码,向南盟抛出定制化合作方案。
开放西西伯利亚的油气田开采权、阿尔泰山区稀有金属独家勘探权,换取资金、技术注入及外交层面的“事实承认”。
他利用地方军事控制权整合分散城市的工业体系,以能源收益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福利,逐步构建“经济独立先于政治独立”的格局。
同时利用北苏内部族群政策的矛盾,煽动地方对莫斯科“资源掠夺”的不满,推动成立“西伯利亚经济自治委员会”,以“特殊自治”名义规避“分裂”红线,形成既不脱离北苏框架、又实际掌控经济与安全主导权的微妙平衡。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是整个西伯利亚最落后的城市之一,这里一直贯彻执行着前志愿者的重工业救北苏的计划经济方针。
民众的生活虽然不至于困苦,但中枢为了维持欧洲范围内的经济繁荣,还有与阿美进行了不切实际的争霸之战,不停的抽这里的血。
让这里的民众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无论他们多么努力的工作,得到的仍然仅仅是刚刚够果腹的面包。
丝毫谈不上什么生活质量,民众自然有怨气。
建设西伯利亚物流枢纽的初期,振邦集团就把这里作为突破口之一。
大量优质的轻工业用品,和文化的“入侵”,让这里的民众对南盟的繁华生活充满了向往。
此刻迎来了本地区经济转型的契机,包括本地官员和文化工作者在内的诸多群体自然是不会轻易放过这样的大好时机。
再加之暗中收买的一些“南吹”鼓动,民愿自然而然的沸腾起来。
谢尔盖的车队一进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政府大道,就被热情的欢迎群众簇拥了起来。
人人都知道,这中枢下来的大官,关系着自己城市美好未来。
群众们“自发”的夹道欢迎,有些激动的人甚至步行跟随着车队前行。
到政府大楼门口短短几百米的路程,车队整整走了5分钟,到后来谢尔盖干脆从车上下来,向周围的群众挥手致意,并且带领着他们一同步行前往政府大楼。
在大楼门前,当地政府官员早已列队等在那里,热烈的掌声一直不断。
谢尔盖就是在大楼门前开始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同志们,感谢你们的热情欢迎,长久以来你们的辛勤工作为整个国家创造了无数的财富。
我仅代表最高中枢,向所有的同志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谢尔盖深深地向人群鞠了一个90°的躬。
“卫国战争中,你们为了国家的领土完整,纷纷把自己家中的孩子、丈夫、父亲送上了战场,参加了那场人类有史以来最残酷的战争,战争胜利了,你们居功至伟!”
山呼海啸一般的掌声中还夹杂着一些老妇人哭泣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