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劈山引水工程(1 / 2)

武振邦的命令如同投入静湖的巨石,在西澳最高决策层和科研团队中激起了千层浪。

劈开分水岭,引暖湿气流改造内陆气候!这个构想本身就充满了史诗般的壮阔与疯狂,而当执行手段是动用那神秘莫测的“方天画戟”系统时,更给整个计划蒙上了一层近乎神迹的色彩。

接下来的几天,帕姆泉堡地下的核心研究区和“方天画戟”控制中心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运转状态。

地质学家团队调取了分水岭目标区域数十年的勘探数据,利用刚刚具备雏形的超级计算机,反复模拟岩层结构,精确计算需要“崩解”的范围和深度,确保缺口既能有效引导气流,又不会引发大范围的山体滑坡或地质灾难。

气象专家则忙着构建更精细的气候模型,预测缺口打开后,暖湿气流的进入路径、强度变化,以及对内陆降水、温度的确切影响。模拟结果令人振奋:不仅目标干旱区降水量将大幅提升,甚至可能惠及更深远的内陆地带。

而“战忽局”的任务最为关键。他们需要将地质学家提供的“崩解”参数,煞有介事的转化为三枚特制“地质构造弹”的精确装药和起爆程式。

对外宣称这种炸弹并非依靠蛮力摧毁,而是通过释放一种特定的能量场,在分子层面瓦解岩石的晶体结构,使其在自身重力下“坍塌”,从而达到“移除”而非“炸飞”的效果,最大限度减少附带损害和尘埃污染。

所有计算和数据都在看似绝对保密下进行,实际上战忽局已经将一些关键节点的信息泄露出去了。

全球的目光被北苏舰队失踪谜案、南洋岛屿争端所吸引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在西澳的荒原之上,这场改天换地的行动已悄然进入倒计时。

“开山”之日

一周后的黎明,达令山脉东段,目标区域一片寂静,只有风吹过荒草的簌簌声。但在几十公里外的一处秘密观测点,以及帕姆泉堡深处的控制中心,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武振邦站在控制中心的主屏幕前,秦若雪、夏梦等几位核心成员也都在场,连赫本也被允许旁观。

用武振邦的话说,让她“感受一下我们正在创造的历史”。

赫本穿着利落的裤装,神情专注而激动,站在稍远的位置,目光紧紧跟随着武振邦的背影。

国内媒体的特约记者也在现场紧张的记录着控制中心的一切,这些报道将在之后以铺天盖地的形式向全球报道。

巨大的屏幕上分成了多个画面:卫星俯瞰图、远处观测点的高倍镜头、以及“方天画戟”系统的发射准备状态指示。

“最终数据校验完成!”

“地质构造弹,参数装定完毕!”

“发射通道清空,能量聚焦阵列充能开始!”

“……充能完毕!”

“目标区域气象条件符合要求,风速低于阈值!”

一连串冷静而精准的报告声在控制室内回荡。

武振邦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屏幕上那个被标记为红色的山脊。

他沉声下令:“‘方天画戟’,第一序列,一号至三号发射单元,执行‘开山’指令。发射!”

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没有腾空而起的烈焰。

在卫星图像和远程观测镜头的捕捉下,只见三处爆炸点,以超越视觉捕捉的速度,在分水岭上预先设定的三个点位爆炸开来。

没有震耳欲聋的爆炸的声音,没有冲天的烟尘。

短暂的寂静之后,奇迹发生了。

那一段坚硬的山体,如同孩童在沙滩上堆积的沙堡一样,开始以一种违反常理的方式“软化”、“沉降”。

巨大的岩石无声无息地塌陷、崩解,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巨手将其轻轻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