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强事件的顺利解决,虽然展现了振邦集团在现实层面强大的反制能力,但也给他敲响了警钟。
阿美及其主导的西方体系,绝不会轻易放弃对他的窥探和压制。
常规的商业、法律甚至地缘博弈手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足以形成足够的战略威慑,让对方在采取极端行动前投鼠忌器,心生忌惮。
他需要一张更大的、能够直接触及对方最敏感神经的牌——战略威慑牌。
然而,在1961年这个时间点,西澳和南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积累,即便有他暗中推动,也远未达到能独立研发真正尖端战略武器的水平。
但这难不倒武振邦。
他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没有真的,可以“制造”真的。
帕姆泉堡的密室内,武振邦通过加密信道向亚旭和卫斯理阐述了他的构想。
“我们需要成立一个特殊的部门,对外可以挂在南亚共和国国防部下,就叫‘战略项目评估与宣传局’(bureauofStrategicprojectEvaationanddisseation-bSpEd)。
它的核心任务只有一个:通过精心设计的信息和心理战,让外界,尤其是我们的潜在对手,深信我们拥有他们无法忽视、甚至无法应对的战略打击能力。”
卫斯理立刻领会:“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利用信息差和认知盲区,营造战略迷雾。”
“没错。”武振邦点头,
“这样就能够达到震慑他们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亚旭略带忧虑的问:“这么做会不会触动他们的敏感神经,让他们更加的紧张,进而引发不可预测的后果?”
“最坏的结果我想就是他们会变本加厉的加大军工方面的投入,展开军备竞赛,但那样就彻底的被我们把他们的研发方向扰乱了”
武振邦自信满满的话语响彻在加密信道中。
“这件事情南亚只挂个名字就可以,具体的宣传文稿让大卫撰写,报我审核后以南亚国防部的名义发出。”
计划迅速制定,bSpEd在绝密状态下开始运作,其成员包括精通心理战的专家、顶尖的航天动力学和武器工程师(负责设计看似合理的理论参数)、以及忠诚度经过绝对考验的情报人员。
安排的第一次重大行就是“天矛”全球打击系统试射
经过数周的精心准备,南亚共和国国防部突然召开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新闻发布会。
发言人庄重宣布:在南亚伟大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不懈努力下,已成功研发出代号“方天画戟”的超级洲际弹道导弹系统。
其最大射程突破两万公里,可覆盖全球任何角落,并具备“无轨迹”、“无法预警”、“无法拦截”的革命性特性!
为验证其可靠性,将于一周后,在帝力郊外的秘密试验场进行首次全程试射。
弹着点设定为南太平洋的公海南纬48°52.6′、西经123°23.6′作为目标点,并在那里设定靶标!对外宣称,误差不超过50米。
消息一出,全球哗然。西方军事专家第一反应是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天方夜谭,是贫穷落后的南亚国家的吹嘘和恐吓。
两万公里射程?无轨迹?这远远超出了当时美苏最顶尖的导弹技术(当时苏联SS-6射程约8000公里,美国“宇宙神”约公里出头)。
然而,武振邦要的就是他们的怀疑。
只有怀疑,才会促使他们动用一切手段去侦察、去验证,而验证的过程,就是他展示“肌肉”的最佳舞台。
试射日前夜,武振邦的身影悄然出现在帝力郊外所谓的“秘密试验场”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