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烈日炙烤着大地,宋氏惠民集团总部的新办公楼里,空调全力运转,却依然驱不散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氛。
“什么叫没货了?上周的订单不是确认过了吗?”林薇站在采购部办公室,声音因克制而微微发抖。她手中捏着一份加急订单,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采购部主管李大明擦着额头上的汗,支支吾吾:“王总,我们确实跟鑫源食品确认过,可他们那边说...说没收到我们的正式采购单...”
“怎么可能没收到?”楚瑶从门外快步走进来,手中拿着一叠文件,“这是我上周五亲自交给你的采购单副本,上面还有你的签字确认!”
李大明脸色发白,手忙脚乱地在桌上翻找:“李总,我...我确实记得签了字,可办公室搬家太乱,可能...可能...”
“可能什么?”林薇深吸一口气,“现在全市十二家超市的‘宋记月饼’原料全线断供,中秋促销广告已经打出去了,顾客都在等着购买。你告诉我,怎么办?”
这是宋氏集团搬入新办公楼后遭遇的第一次重大危机。随着业务扩展至全市,他们今年首次推出中秋月饼礼盒系列,市场反响热烈,预售订单已超过五千盒。可现在,距离中秋只剩不到三周,主要原料却突然断供。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
“我已经联系过鑫源食品。”周晓云放下电话,眉头紧锁,“他们说只收到我们的意向询价,从未收到正式采购单。现在他们的生产线已经排满,最快也要一个月后才能给我们供货。”
宋卫国猛地一拍桌子:“这不可能!我亲自跟鑫源的李总吃过饭,口头都说好了!”
“口头说好有什么用?”楚瑶叹了口气,“现在讲究白纸黑字,人家不认口头承诺。”
“问题出在流程上。”林薇揉着太阳穴,“采购部说单子交给物流部了,物流部说没收到,行政部说搬家时可能弄丢了一些文件...各部门互相推诿,找不到责任人。”
这是宋氏集团快速发展中问题的集中爆发。从最初宋家屯的一家小超市,到现在拥有十二家连锁超市、一个食品厂、一个服装车间的大型企业,员工从几十人扩展到近五百人,管理却还停留在靠人情、靠口头传达的阶段。
“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林薇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当务之急是解决问题。晓云,你负责联系其他供应商,看看能不能紧急调货。卫国,你去鑫源当面找李总沟通,看能否插单生产。楚瑶,我们重新核算库存,看看能维持多久。”
众人分头行动,但结果都不理想。
周晓云联系了省内五家食品原料供应商,要么货源不足,要么价格高出三成;宋卫国在鑫源食品等了三个小时,最终被告知李总出差,一周后才回来;仓库盘点结果显示,现有原料仅能维持五天的小批量生产。
傍晚,林薇和楚瑶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办公室,相对无言。
“我们太自信了。”林薇终于开口,声音沙哑,“总觉得靠着家人的默契和信任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楚瑶苦笑着点头:“记得刚开始时,咱们俩加上妈和两个店员,什么事开个会就解决了。现在...开个中层会议都要准备半天。”
确实,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他们建立了各部门,聘请了专业人才,却没能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家族成员占据要职,但能力参差不齐;外聘人才有能力,却常因“不是自己人”而束手束脚。
“这次断货事件不是偶然。”林薇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步,“上个月服装部就发生过样板确认延误的事,还有食品厂那次包装错用...我们都当成个别问题处理了。”
楚瑶打开笔记本:“我整理了一下,最近三个月,因沟通问题导致的失误有十七起,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五万元。”
这个数字让两人同时沉默了。
五万元,在几年前是他们整个超市一个月的营业额。
“仅靠家族信任和人情管理,已经无法支撑集团的进一步发展了。”林薇站在窗前,望着城市的夜景,“我们必须改变。”
改变说来容易做来难。
当晚的家庭会议上,当林薇提出要引入专业管理体系时,遭到了强烈反对。
“什么管理体系?不就是多了一堆条条框框吗?”宋卫东第一个反对,“现在这样不是挺好?有点小问题正常,解决就行了。”
宋建国也皱眉道:“自家人管理还信不过吗?非要请外人来指手画脚?”
就连一向开明的宋老实也表示担忧:“企业管理我不懂,但我知道,一家人最要紧的是信任。弄那些制度流程,会不会伤了感情?”
只有周晓云支持改革:“爸,大哥二哥,现在的企业和以前不一样了。我们有五百多员工,月流水过百万,不能再靠口头传达、凭记忆办事了。”
赵金凤安静地坐在角落,手中拿着她最近正在学习的企业管理入门书,突然开口:“我觉着,薇薇和瑶瑶说得对。”
所有人都惊讶地看向她。曾经最保守的赵金凤,如今竟成了改革的拥护者。
“妈,您...”宋卫东难以置信。
赵金凤放下书,语气平静:“我这些天学认字,也看了些管理方面的书。书上说,小企业靠人情,大企业靠制度。咱们现在,已经是大企业了。”
她站起身,从抽屉里拿出一本笔记——那是她最近的学习笔记,上面密密麻麻又工工整整地记录着各种管理概念。
“这是我抄的一些话:‘企业规模扩大后,必须建立标准化流程’、‘权责不清是管理的大忌’...”赵金凤一页页翻着,“我觉得说得在理。就像咱们家,以前五六口人,吃饭时说一声就行;现在十几口人,不开会协调,连顿饭都安排不明白。”
她朴实无华的比喻让众人陷入沉思。
“妈说得对。”林薇感激地看了赵金凤一眼,“不是不相信自家人,而是要为企业的未来负责。如果宋氏想走得更远,必须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系。”
经过激烈讨论,家庭会议最终达成共识:启动管理改革。
接下来的日子,宋氏集团开始了痛苦的转型。
林薇和楚瑶聘请了省城的管理咨询公司,对集团进行全面诊断。诊断结果令人触目惊心:各部门权责交叉严重,流程混乱,信息传递全靠人工,决策过于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