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嫂,三嫂,”她语气坦诚,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集团的财务架构,远不是现在这样记好流水账、算清利润就够了。涉及多个事业部的内部结算、成本分摊、资金集中管理,还有未来的融资、可能涉及的法律法规……我现有的知识,恐怕难以胜任。”
林薇和楚瑶相视一笑,她们早已料到这一点。
“晓云,你能看到这一点,就证明你完全能胜任。”楚瑶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我们商量过了,集团出钱,送你去省城的财经学院进修!系统学习会计学、企业管理,还有计算机更深层次的应用!”
“进修?”周晓云愣住了。在这个年代,离开工作岗位,全职去学习,对于已经成家的女性而言,是极为奢侈甚至大胆的决定。
“对,进修!”林薇语气果决,“磨刀不误砍柴工。咱们‘宋氏惠民’要想走得更远,必须要有真正懂行的人来掌舵财务。这笔投资,值得!家里的事你不用操心,卫民会支持你,我们也会把李静和王会计带起来,在你学习期间稳住基本盘。”
这一刻,周晓云的眼眶湿润了。这不仅仅是信任,更是一种毫无保留的托付与栽培。
事情很快定了下来。宋家动用关系和资金,为周晓云争取到了一个省级财经干部管理培训班的宝贵名额,为期三个月。消息传开,在宋家屯乃至县城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送媳妇去省城读书?宋家的魄力,再次让人瞠目。
周晓云出发那天,宋家几乎全员出动送到村口。赵金凤一边往她包里塞煮熟的鸡蛋,一边絮叨:“在外面别省着,该吃吃,该喝喝,学好本事要紧……”宋老实吧嗒着旱烟,只说了句:“用心学。”宋卫民帮她提着行李,眼神里是全然的支持与不舍:“家里有我,放心。”
在省城学习的三个月,是周晓云知识结构发生质变的时期。她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系统的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知识,第一次深入理解了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的内涵,学习了预算编制和成本控制的方法论。在学校的计算机房里,她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数据录入,开始学习使用dbASE这类早期的数据库软件,思考如何将其应用于集团的库存和销售管理。
她白天上课,晚上整理笔记,还将宋家实际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与老师同学探讨。她写给家里的信,不再是单纯的问候,开始夹杂着“作业成本法”、“滚动预算”、“内部银行”等新鲜词汇,以及她对集团财务架构更深入的思考草图。
家里,在她离开期间,集团的雏形也在艰难却坚定地摸索中前行。林薇和楚瑶代理着总部职能,主持召开了第一次正式的事业部经理会议,明确了各事业部的业绩指标和汇报关系。宋卫国开始着手整合零售渠道的资源,宋建国研究食品标准的统一,楚瑶和宋卫民则优化着“宋锦”的设计与生产流程。李静和王会计在实战中迅速成长,努力维持着财务体系的运转。
三个月后,周晓云学成归来。她瘦了些,但眼神更加沉静明亮,言谈举止间多了几分学院派的严谨与自信。她没有片刻休息,立刻投入工作。
带回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一整套初步成型的《宋氏惠民集团财务管理制度(草案)》、《预算管理办法》以及一份利用业余时间编写的、简单的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方案。她召集财务人员培训,将新的理念和方法灌输下去;她与各事业部负责人沟通,讲解内部结算和成本核算的新规则;她开始着手编制集团第一份合并财务报表……
“宋氏惠民集团”不再仅仅是白板上的一个构想。随着周晓云这根经过淬炼的“擎天之柱”回归并注入新的能量,这个稚嫩的集团躯壳,仿佛被赋予了强劲跳动的心脏和清晰敏锐的神经,开始真正以一个现代化企业的姿态,在八十年代末中国乡镇经济的潮头,昂首启航。所有人都隐隐感觉到,宋家的故事,即将翻开全新的一章,那是以“集团”为名的、更波澜壮阔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