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拉拢县城商盟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宋家屯的泥土路上,却迎来了一辆与往常不同的自行车。邮递员小陈的车把上,不再只是挂着信件报纸,还系着一条醒目的红布条,车后座载着两个沉甸甸的、刷着绿漆的木箱,里面是县邮电局的工作人员。
这罕见的阵仗立刻引起了村民的注意。当自行车稳稳停在宋家院门口时,左邻右舍都探出了头,交头接耳,猜测着宋家又有什么新鲜事。
“宋卫国同志在家吗?”邮电局的老李师傅嗓门洪亮,带着一种办理公务特有的庄重,“你们家申请安装的电话,批下来了!今天就来给你们装机!”
“电话?!”
这个词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宋家院子里激起了巨大的涟漪。连早有心理准备的林薇和楚瑶,都感到一阵心跳加速。她们知道申请了,却没想到在这个年头,审批和安装能如此迅速——这背后,或许也有宋家如今在县里隐隐形成的名声和实力的作用。
赵金凤第一个从厨房冲出来,手里还拿着擀面杖,围着那两个木箱直转悠,既好奇又带着点本能的抗拒:“这……这东西真能隔着几百里地跟人说话?不会是骗人的吧?得花多少钱啊?”
宋老实则沉默地蹲在屋檐下,吧嗒着旱烟,目光紧紧盯着工作人员从木箱里取出的黑色手摇式电话机、一卷卷彩色电线和那些亮闪闪的金属配件,眼神里充满了敬畏。对他来说,这不再是简单的物件,而是某种代表着不可抗拒的时代洪流的象征。
最兴奋的莫过于宋卫东,他搓着手,围着技术人员打转,问题一个接一个:“李师傅,这玩意儿怎么使?摇几下?通了跟谁都能说上话?”
宋建国和宋卫国兄弟俩虽然没说话,但紧绷的嘴角和发亮的眼神,也泄露了他们内心的激动。
安装过程本身,就像一场庄严的仪式。技术人员在堂屋墙壁上选定位置,叮叮当当地凿墙、固定接线盒、拉线。那清脆的敲击声,仿佛不是在凿墙,而是在凿开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孩子们被严禁靠近,婷婷和阿遥被李红梅和楚瑶紧紧搂在怀里,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
赵金凤的心一直提着,既怕把墙凿坏了,又怕这“精贵玩意儿”给碰坏了,嘴里不住地念叨:“轻点,师傅,轻点……”当那部乌黑锃亮、带着摇柄和听筒的电话机被最终固定在墙上时,整个堂屋似乎都因此而变得不同了。它静静地挂在那里,像一只栖息的黑蜻蜓,散发着神秘而现代的气息。
老李师傅做完最后的调试,拿起听筒,用力摇动侧面的手柄,一阵“嗡嗡”的蜂鸣声后,他对着话筒说道:“总机,总机,给我接测试线。”片刻后,他对着话筒说了几句,然后满意地挂上,转身对紧张注视的全家人说:“好了!线路通了!宋卫国同志,这是你们家的电话号码——宋家屯总机转08。以后往外打电话,先摇通总机,告诉接线员你要接的号码或者单位名称就行。外面打进来,总机会转接到你们家,这电话铃会响。”
他示范性地再次摇动手柄,片刻后,那部黑色的电话机突然发出了清脆而持续的“叮铃铃、叮铃铃”的响声!这突如其来的声响吓得赵金凤一个哆嗦,连宋老实都下意识地往后仰了仰身子。
“快,接起来!”老李师傅示意。
离电话最近的宋卫国,深吸了一口气,像是要完成一件极其重大的任务,伸出那双因紧张而有些僵硬的大手,郑重地拿起了听筒,笨拙地贴在耳朵上。“喂……喂?”他的声音因为紧张而显得有些干涩、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