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 > 第581章 锅冷了,话不能断

第581章 锅冷了,话不能断(2 / 2)

远处山峦如墨,天边尚无光。

但她知道,有些东西,已经开始醒来——不是靠呐喊,而是靠不肯熄灭的那一点执念。

黎明时分,阿青依旧未眠。黎明时分,阿青彻夜未眠。

她坐在冷灶前,影子被残火拉得细长,像一根绷到极限的弦。

昨夜周山婆留下的那撮艾草灰早已燃尽,只余几点星火在灶膛深处苟延残喘。

风从屋脊缝里钻进来,吹得纸灰打旋,仿佛连空气都在屏息等待什么。

她忽然起身,脚步轻却坚定,走向村中孩童聚居的土屋。

一个个拍醒他们,声音压得极低:“去取竹梆,十副,要结实的。”孩子们揉着眼睛,却不敢多问——这些日子,阿青的话不多,但每一句都像钉进地里的桩。

半个时辰内,十副竹梆已被绑上各家门环。

风吹即响,声不成调,却带着一种固执的节奏,在空巷中来回穿行,像是试探,又像是呼唤。

赵二拐倚在墙角默默看着,嘴角微动,终究没出声。

他知道,这不是驱邪的法器,是活人的信号——你们还在不在?

我还在这里。

接着,阿青爬上屋顶,将老灶烟囱接长三尺,引烟管绕过屋脊、横穿檐角,最终指向西北方向。

苏掌柜站在酒肆门口远远望着,手中茶盏渐凉,喃喃道:“她在画图……用烟。”

正午,日头高悬,村里依旧死寂。

阿青当众架锅,倒入清水,投入晒干的野葱根与陈酱渣——无米无盐,煮不出滋味,只为生烟。

她控火极细,火苗如针尖挑着棉线,汤未沸,烟已起。

那一缕青烟细若游丝,初时散乱,渐渐却被风托起,在空中扭曲、盘绕,竟隐隐拼出一个“人”字轮廓。

午后风转南,烟流北去,飘向三里外那片荒芜村落。

无人言语,唯有时间在熬。

次日清晨,有人惊呼——北坡废灶冒烟了!

不是炊烟那种浓白,而是短促三缕,断而复续,分明是回应。

消息传回时,阿青正蹲在灶边修补一只破陶碗。

她没抬头,手却微微发颤。

她知道,有人看懂了。

不是靠吼,不是靠战鼓,是靠一缕不会说谎的烟,把“我们还活着”四个字,送进了沉默的腹地。

此后五日,信号不断。

南岭有柴堆摆成圆环,西沟传来三声梆响,东林边缘甚至出现了半幅烧焦的布旗,上面依稀是个“灶”字。

人心如冻土裂隙,开始渗出温意。

可第七日,天刚擦黑,最后一口同心灶也熄了火。

全村再度陷入黑暗。

没有光,没有声,只有冷锅贴着大地,像一块块墓碑。

阿青跪坐在老陶灶前,指尖轻轻抚过锅沿那道旧裂痕——那是三年前一场暴雪压塌屋顶时留下的。

她忽然笑了,笑得极轻,眼里却没有温度。

然后,她从怀中取出一枚金属小物:合金螺丝,边缘刻着飞鹰暗纹——梅十三离去前一夜,曾无意遗落在灶台角落。

当时她没问,也没还。

如今,它成了唯一的钥匙。

她撬开灶底一块松动的青砖,露出暗槽。

螺丝嵌入,严丝合缝。

再覆湿泥封口,层层压实,不留一丝缝隙。

子时,月隐云后。

她独自点燃一张浸油引火纸,缓缓送入灶底。

火苗舔上泥封的刹那,整座老灶猛地一震——

“咚!”

一声闷响,如沉心复苏,似古钟初鸣。

紧接着,远处山坳深处,一座荒庙里,一口蒙尘多年的铜锅猛然一颤,“当”地发出清越一响,划破夜幕。

镜头拉远,月光如霜洒落旷野。

数十个黑影正自四面八方无声逼近村庄,脚步踏在枯叶上几不可闻。

他们背负柴捆,衣衫褴褛,面容模糊——但每一只手,都紧紧握着一根火镰,铁石相击处,寒光微闪。

而在村口的老槐树下,一块焦木板静静立着,炭笔写就的痕迹已被夜露浸润:

“锅冷了,话不能断。”

风过处,余烬未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