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 > 第571章 谁来敲第一声钟

第571章 谁来敲第一声钟(1 / 2)

冬至晨光初现,天边一抹鱼肚白撕开夜幕,炊堂的烟囱再度吐出第一缕白气,与昨日如出一辙。

可今日不同——按例此时应响三通饭钟,声震四野,唤人归灶,宣告新轮值守开启。

然而铜铃高悬于东岭风架之上,静若死铁,无人敢动。

阿牛立在梯下,仰头望着那口锈迹斑斑的旧铃,手中攥着那根“七”字草绳,指节发白。

他本该今日卸任铃官,将槌交予后人。

可这三年来,他走遍十村八寨,竟寻不到一个愿接此职的年轻人。

不是不愿听钟,而是怕敲钟——一锤落下,便是责任,是众目睽睽下的审判。

错一声,便可能误了预警;迟一刻,便可能害人性命。

谁敢担?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炊烟渐起,粥锅已沸,米香蒸腾如雾,却始终缺了那一声唤醒天地的钟鸣。

张无忌站在灶前,不动神色。

他将柴火轻轻拨弄,压低火势,让粥慢些滚,汤面由剧烈翻涌转为细密鼓泡。

蒸汽拂上面颊,他闭了闭眼,仿佛听见三十年前那个雪夜,笑掌柜最后一次敲钟时的余音——不急不躁,却直入人心。

身旁少年搅勺的手微微发抖:“张叔……钟不响,饭还能熟吗?”

张无忌没有立刻回答。

他只将长勺斜倚锅沿,目光投向远处高架上的铜铃,声音低得像自语:“钟不响,饭就不熟。可饭熟了,钟自然会响。”

话音未落,周芷若踏雪而来。

她未入灶堂,径直走向民议堂阁楼。

风掀动她斗篷一角,露出腰间那枚刻有“峨眉”二字的玉牌。

她召来文书生,命人誊抄《民议堂规》百份,加附新规三问,张贴各灶:

“凡愿司钟者,须答三问:一问为何想敲?二问若错如何担?三问百年后谁记得你?”

末尾另添一句:“弃权亦是选择,但须亲笔签名作证。”

三日内,八十七封自荐书纷至沓来。

最长者千言,写童年每闻钟声便从梦中惊醒奔向母亲怀抱;最短者仅画一簇火苗,旁注一句:“我想让它响。”有人写下父亲临终前最后一句遗言是“听不见钟了”,也有人坦承“我怕,但我更怕从此再无声息”。

孙三娘拿着这些信件,在村口老槐树下读了整整一夜。

次日清晨,她见一群孩童围在钟架下窃窃私语,踮脚张望,却无一人敢上前。

她忽地扬声道:“听说外村来了个神童,三岁就会打节拍,明日就请他来敲!”

话音刚落,人群一阵骚动。

忽然,一个平日最怯懦的女孩猛地冲出,脸上还挂着泪痕,却瞪大眼睛喊道:“我不怕!我奶奶说过,钟声是叫人回家的!”

她一把抓住槌柄,瘦小的身体几乎被铜槌带倒,仍咬牙抬起,用尽全身力气撞向铜铃——

那一声不似钟鸣,倒像朽木断裂、铁器崩裂,嘶哑而短促,如裂帛般划破晨空。

众人怔住。

女孩踉跄后退半步,手掌磨破渗血,却挺直脊背,昂首站立:“第二声,我会打得更好。”

风掠过,吹散了残雪,也吹动檐下风铃轻响应和。

孙三娘第一个鼓掌。

掌声起初稀疏,继而如潮水般涌起,自村东传至西岭,自炊堂漫向荒径。

自那日起,饭钟不再由一人独掌,改为“轮鸣制”——每旬换人,男女不限,孩童亦可报名。

名单公示于黑板,三日公示无异议方可上任。

第一任轮值孩童,正是那女孩,名唤阿穗。

而阿牛,在交出铜槌那晚,独自登上东坡坟前,将那根“七”字草绳系于槐枝。

他没说话,只是静静坐了一夜。

次日归时,鬓角已全白。

张无忌接过新任铃官递来的首日报时签,默默收进灶台暗格。

他掀开锅盖,米粥正浓,香气弥漫。

他舀起一勺,轻轻吹了口气,喃喃道:“原来人心真的能当柴烧。”

这一日,冬至阳生,万物将启。

而在西岭之外,一条被积雪掩埋的旧驿道上,一道身影踽踽独行。

风卷斗篷,露出腰间一枚褪色的飞鹰纹令符。

她走得极缓,似在倾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