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的,”他轻声说,“等我们考完试就去北京找她,到时候带她去吃她爱吃的冰糖葫芦,陪她逛樱花大道。”他刻意避开了书签的事,老灵魂的理智告诉他,有些心意只能珍藏,不能点破。
晓雅没察觉他的异样,笑着点头:“还要给晴姐带妈妈做的桂花糕,她上次说想念那个味道了。”她把手机揣回口袋,又拿起船桨,“沈浩哥,我们再划远点吧?那边的荷叶更密,说不定有小鱼。”
船划到湖心时,晓雅突然“呀”了一声,从水里捞起片圆圆的荷叶。她把荷叶顶在头上,像戴了顶绿色的帽子:“沈浩哥你看,这样就不怕晒了。”阳光透过荷叶的缝隙洒在她脸上,斑驳的光影让她看起来像个稚气未脱的孩子。
沈浩忍不住笑起来,掏出手机又拍了一张。这一次,他没有立刻发给苏晴,而是存进了手机相册——他想把这一刻的晓雅好好藏起来,就像藏起苏晴的书签,藏起前世那些没能说出口的遗憾。
中午在公园门口的面馆吃饭时,晓雅还在兴奋地跟苏晴发短信。沈浩看着她低头打字的样子,悄悄给苏晴发了条短信:“晴晴姐,晓雅今天很开心,谢谢你一直鼓励她。等我们去北京,给你带最好的糖葫芦。”
苏晴的回复来得很快,只有短短几个字:“你们开心就好,加油。”沈浩能想象出她打字时的样子,或许是坐在实验室的窗边,阳光落在她的笔记本上,眼底藏着他读得懂的失落。他轻轻叹了口气,把手机放进兜里——有些亏欠,只能用以后的陪伴来弥补。
下午回去的时候,晓雅的脚步轻快得像要飞起来。路过杂货店时,她还特意买了两包薄荷糖,说“复习累了含一颗,能想起今天的荷叶香”。沈浩帮她提着糖,走在她身侧,看着她的辫子在风里晃悠,心里满是安稳。
走到晓雅家楼下,林母正站在书店门口张望。看到他们回来,她赶紧迎上来,手里拿着瓶消毒液:“快过来喷一喷,刚从社区领的,消毒效果好。”她边喷边笑,“沈浩这孩子考虑得真周到,早上特意来跟我们说公园开放了,还保证会做好防护,我们才放心让晓雅跟你出去。”
晓雅靠在母亲肩上,笑着说:“妈,今天玩得好开心,沈浩哥还带我划船了,看到好多荷叶。”她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把照片给林母看,“这是我们拍的,等去北京了,要拍更多照片给你看。”
林母笑着点头,眼里却泛起了泪光:“好,好,妈等着看。”她转身进了屋,拿出个布包递给沈浩,“这是给你爸妈带的桂花糕,刚蒸好的,趁热吃。你叔说,晚上不用视频复习了,让你们好好休息,明天再把最后几套真题过一遍。”
沈浩接过布包,桂花的香气从布缝里钻出来。他抬头看向晓雅,女孩正对着他笑,眼睛里的光比阳光还亮。“那我先回去了,”他说,“晚上早点休息,明天我来找你过错题。”
“嗯!”晓雅用力点头,看着沈浩转身走进胡同,直到他的背影消失在拐角,才收回目光。她摸了摸口袋里的薄荷糖,又想起划船时沈浩握住她的手,脸颊忍不住又红了。
沈浩回到家时,沈父正在五金店整理货架,看到他手里的布包,笑着说:“林嫂的桂花糕可是一绝,快给你妈送去,她念叨好几天了。”沈浩应了声,刚走进里屋,手机就响了——是苏晴发来的短信,附带一张照片。
照片里是苏晴的书桌,上面摆着晓雅上午发的荷叶照,旁边放着本生物课本,翻开的那页正好是沈浩上次问过的实验题。也看看,说不定能考到。对了,这张荷叶照我设成壁纸了,看着真舒服。”
沈浩看着照片,心里泛起一阵复杂的暖意。他知道苏晴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关心他们,这份藏在细节里的暗恋,像未名湖的荷叶,默默生长,却从不张扬。他回复:“谢谢晴晴姐,我们明天一定看。你也要好好休息,别太累了。”
放下手机,他从生物课本里抽出那张樱花书签。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书签上,铅笔的字迹虽然模糊,“愿并肩”三个字却力透纸背。他轻轻摩挲着书签,心里默念:“晴晴姐,对不起,也谢谢你。”
晓雅躺在床上时,还在翻看着今天拍的照片。她给苏晴发了条短信:“晴姐,今天的荷叶真的好漂亮,等我们去北京,一定要一起在未名湖划船,我给你顶荷叶帽。”
苏晴的回复很快就到了,带着个笑脸表情:“好啊,我等着。你们好好休息,高考加油,我在北京等你们。”
晓雅抱着手机笑了,把脸埋进枕头里。她想起沈浩握住她手时的温度,想起他说“肯定能住得近”,想起苏晴照片里的博雅塔,心里满是期待。她在日记本上写下:“离高考还有6天,离北京还有6天,离和沈浩哥、晴姐并肩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