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雅也跟着点头,凑到沈建国身边,像个小大人似的:“对!谢谢沈叔叔!以后我当了作家,第一个就写您——写您帮张大爷修水管,写您帮李奶奶换灯泡,写您支持我们考大学,让所有人都知道,园丁小区有个最好的沈叔叔!”她说着,还伸手抱了抱沈建国的胳膊,动作亲昵得像对亲叔叔。
沈建国被逗笑了,伸手揉了揉晓雅的头发,眼里满是慈爱:“傻丫头,谢什么?咱们跟一家人一样,互相支持是应该的。你们年轻人有梦想,敢去闯,这是好事,我和你沈阿姨都支持你们。”他转头看向苏晴,语气又郑重了些:“晴晴,下午考语文别紧张。你平时作文写得好,就把心里的话写出来——比如写咱们胡同的事,写你想当医生的心思,真实的东西最打动人。”
苏晴点头,心里的紧张又散了些。她知道沈建国没读过多少书,却总能说些最实在的话——不像课本里的大道理,却像胡同里的老槐树,默默守护着他们。她攥紧手里的幸运笔,笔身的凉意透过指尖传来,却让她觉得无比踏实——有沈叔叔的支持,有沈浩和晓雅的陪伴,好像再难的事都能过去。
“时间差不多了,该去考场了。”沈浩看了看表,拿起苏晴的帆布包递给她,又伸手帮她理了理书包带——刚才走路时,书包带滑到了胳膊上,他怕她不舒服。“下午考完别着急走,咱们一起回胡同,沈阿姨说晚上做你喜欢的红烧肉。”他的动作很轻,像怕碰疼了她,眼底藏着点不易察觉的在意——作为经历过前世的人,他太清楚高考最后一科的重要性,想帮她把所有细节都照顾到。
苏晴接过帆布包,指尖不小心触到沈浩的指腹,像被电流轻轻击了下,赶紧缩回手,小声说:“好,我知道了。沈叔叔,谢谢您的饭,也谢谢您的支持——以后我去了北京,会常给您和沈阿姨打电话的。”
“哎,好,常打。”沈建国笑着点头,送他们到门口,还不忘叮嘱,“路上慢点走,别跑,注意安全!”
三人沿着胡同往考场走,正午的阳光虽然烈,却被路边的香樟树挡了不少。晓雅走在中间,左手拉着沈浩,右手拉着苏晴,嘴里还在絮叨:“苏晴姐,下午考语文一定要仔细看题!作文要是写‘梦想’,你就写咱们去北京的梦想,肯定能得高分——沈浩哥之前说,真实的故事最有力量!”苏晴笑着点头,偶尔回应两句,目光却时不时往沈浩那边飘——他走在外侧,刻意把她和晓雅护在树荫里,脚步不快不慢,正好配合她们的节奏。
沈浩察觉到她的目光,转头看了她一眼,笑了笑:“别紧张,你平时的语文成绩那么好,肯定没问题。要是作文没思路,就想想咱们在晓雅书屋补习的晚上,想想沈叔说的‘真实’,肯定能写好。”他的语气很稳,像颗定心丸,让苏晴的心跳慢慢平复下来。
到了考场门口,离进场还有十分钟。苏晴站在树荫下,看着沈浩和晓雅,突然觉得眼眶有点热。她攥紧手里的幸运笔,认真地说:“沈浩,晓雅,谢谢你们,也谢谢沈叔叔。不管这次考得怎么样,我都不会忘了咱们的约定,不会忘了你们的支持。”
“说什么呢,肯定能考好!”晓雅拉着她的手晃了晃,“等你考上京华大学,我和沈浩哥明年就跟过来,咱们还住一起,我帮你整理医学笔记,你教我怎么照顾自己——咱们永远不分开。”
沈浩也点头,语气无比坚定:“嗯,约定不变。我们在这儿等你,考完一起回家吃红烧肉。”
苏晴看着两人认真的眼神,心里满是勇气。她深吸一口气,转身往考场走,走了两步又回头——沈浩和晓雅还站在树荫下,朝她挥手,阳光落在他们身上,像镀了层金边。她攥紧手里的幸运笔,笔帽上的“奋斗”二字闪着光,仿佛在跟她一起,期待着北京的未来。
考场外的沈浩,看着苏晴的背影消失在大门后,心里泛起一阵感慨。前世他高考时,只有母亲在考场外等他,父亲因为要打工,连送考都没来得及。现在看着身边的晓雅,想着考场里的苏晴,还有五金店里父亲的叮嘱,突然觉得,这一世的青春,是上天给的礼物。他轻轻拍了拍晓雅的肩膀:“咱们去那边的树荫下等吧,下午太阳大,别中暑了。”
晓雅点头,靠在沈浩身边,抬头看着他的侧脸,小声说:“沈浩哥,你说苏晴姐肯定能考上京华大学吧?沈叔叔也支持咱们,以后咱们肯定能一起去北京,对不对?”
“对。”沈浩点头,目光望向考场的方向,心里满是期待,“肯定能的。以后咱们在北京站稳了,就接爸爸妈妈去住几天,让他们看看京华大学的校园,看看咱们一起租的房子——就像爸爸说的,咱们永远是一家人。”晓雅笑着点头,眼里满是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