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回黄金年代 > 第78章 户口本上的新名字

第78章 户口本上的新名字(1 / 2)

10月底的北方县城,第一场寒流来得猝不及防。胡同里的老槐树叶子落得只剩光秃秃的枝桠,风裹着沙尘刮过“小浩小卖部”的红招牌,发出“呜呜”的响。苏晴裹着李秀莲给她改的蓝布棉袄,站在小卖部门口,望着不远处县一中的方向,手里攥着个快被捏皱的小本子——上面记着晓雅昨天教她的初一数学公式,笔尖还沾着点没洗干净的蓝墨水。

“晴姐,你又在看学校啊?”沈浩背着书包从外面回来,手里拎着刚买的馒头,“我妈说,今天让王阿姨去一中问问插班的事,说不定能成呢。”苏晴回头,眼里亮了亮,又很快暗下去:“我妈昨天跟我说,乡下的户口不好转,怕学校不收……”她攥着小本子的手更紧了,指节都有点发白——自从住到沈家,每天看着沈浩和晓雅背着书包上学,她就盼着自己也能走进一中的教室,不用再对着空本子写公式。

没过多久,王阿姨就低着头从外面回来,眼睛红红的,手里的帆布包被风吹得晃来晃去。“怎么样?学校同意了吗?”李秀莲赶紧迎上去,递过一杯热水。王阿姨接过水杯,眼泪一下子掉下来:“校长说……说没有县城户口,不能插班,就算成绩再好也不行。还说城乡户口不一样,这是规定,改不了……”

苏晴听见这话,手里的小本子“啪”地掉在地上,她赶紧捡起来,却不敢抬头看任何人——她想起在乡下上学时,老师总夸她“作文写得好”,可现在连县城的校门都进不去。沈建国刚从厂里回来,听见王阿姨的哭声,皱着眉坐在板凳上,掏出烟盒却没点:“苏嫂子,你别着急,这事儿我来想想办法。苏师傅是我拜把子兄弟,他的女儿不能没学上,钱的事你不用操心,咱们家还拿得出。”

“可我听乡下的亲戚说,转户口得花不少钱……”王阿姨抹着眼泪,声音发颤,“哪能让你们这么为晴晴破费,我们娘俩已经够麻烦你们了。”李秀莲赶紧拉着她的手,语气笃定:“苏嫂子,这话就见外了。晴晴跟小浩、晓雅一样,都是咱们看着长大的孩子,让她能上学比啥都重要。别说这点钱,就是再多,只要能让孩子有学上,咱们也愿意。”

沈浩蹲在苏晴身边,捡起地上的小本子,帮她把皱了的纸页捋平:“晴姐,别担心,我爸肯定能办成。咱们先把小学的毕业证、成绩单找出来,到时候给学校看,证明你成绩好,他们肯定更愿意收你。”晓雅也从隔壁跑过来,手里拿着个搪瓷盆:“对,晴姐,我帮你洗毕业证,我家有肥皂,洗干净了跟新的一样,到时候给校长看也体面。”

当天下午,沈浩和晓雅就陪着苏晴翻找证件。苏晴的小学毕业证放在一个旧木盒里,外面裹着两层棉布,封面是红色的,印着“xx乡中心小学毕业证书”,边角有点磨损,照片上的苏晴扎着羊角辫,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这毕业证有点脏,咱们用温水洗一洗,别把照片泡坏了。”晓雅端来一盆温水,挤了点肥皂,用软布轻轻擦着毕业证的封面,泡沫顺着指缝流进搪瓷盆里,泛起细细的白泡,像小时候三人一起吹的肥皂泡。

沈浩则帮着整理成绩单——苏晴的成绩单是用毛笔写的,有些字被潮气浸得模糊了,他就用铅笔轻轻描清晰,还特意把“语文95分”“数学88分”的字样描得重一点:“你看,你成绩这么好,到了一中肯定能跟上,到时候咱们三个一起考班级前三。”苏晴看着他认真描字的样子,心里暖暖的,刚才的委屈少了大半:“小浩,要是真能上学,我以后天天帮你补数学,你数学总在应用题上丢分,我帮你讲思路。”沈浩笑着点头:“好啊!那我帮你补语文,你的作文写得好,就是阅读理解总漏点,咱们互相补,肯定都能进步。”

接下来的几天,沈建国每天下班都往外跑,有时带着烟和酒,有时拎着李秀莲做的红烧肉,去拜访以前厂里的老领导、派出所的熟人。每天晚上回来,他的皮鞋上都沾着泥,嗓子也哑了,却总笑着说:“快成了,老张说这周就能把材料递上去,就是得等半个月才能拿户口本。”李秀莲会提前温好热水,递过毛巾:“别太累了,实在不行明天我跟你一起去,多个人多张嘴,也好说话。”

第五天傍晚,沈建国终于带回了消息:“老张说转户口得花5000块,下周三就能拿户口本,到时候直接去学校办插班就行。”他从公文包掏出一沓崭新的钱,放在桌上——是从家里存款里取的。

“5000块……”王阿姨看着桌上的钱,眼圈又红了,伸手想推回去,“这太多了,我……我以后慢慢还你们,每个月从我的工钱里扣……”沈建国赶紧按住她的手:“苏嫂子,你这是干啥?苏师傅在的时候,没少帮咱们家,当年小卖部刚开张,缺本钱,还是苏师傅帮咱们借的钱,这份情咱们还没还呢。这钱不用还,就当是咱们给晴晴的上学礼。”

沈浩也跟着说:“王阿姨,我这里还有2000块,是我做磁带生意攒的,本来想给外婆买个新棉袄,现在给晴姐办户口更重要,您拿着。”他从床底拖出铁盒,把里面的钱都倒出来,叠得整整齐齐递过去。李秀莲却笑着把钱推回去:“小浩,你的钱自己留着,给外婆买棉袄的事不能忘,外婆冬天总说棉袄不暖和,咱们得让她穿得舒服点。晴晴的户口钱家里有,不用你的,你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就是帮晴晴最大的忙。”沈浩知道妈妈的脾气,没再坚持,却悄悄把铁盒里的钱又数了一遍——以后多进点磁带,多赚点钱,等晴姐上学了,给她买本最好的数学辅导书。

半个月后的一个下午,沈建国拿着一个红色的户口本,兴冲冲地从外面跑回来,一进门就喊:“办成了!晴晴的户口落下来了,就落在咱们家,你看,这里有她的名字!”他翻开户口本,指着“苏晴”两个字,眼里满是笑意,那两个字印得清清楚楚,和沈浩、李秀莲的名字在同一页上,像真的一家人。王阿姨接过户口本,手指反复摩挲着那两个字,眼泪又掉了下来,这次却是开心的泪:“谢谢建国,谢谢你们一家人,晴晴终于能上学了,她爸在天上看着,肯定也开心……”

当天晚上,沈建国就带着户口本、苏晴的毕业证和成绩单去了一中。校长翻看着材料,又听沈建国说了苏师傅的事,还有晴晴的好成绩,很快就点了头:“既然户口落下来了,成绩又这么好,就插班到初一(3)班吧,跟沈浩、林晓雅一个班,互相也能有个照应,下周一就来报道。”

沈浩和晓雅听说苏晴能上学,高兴得跳起来。晓雅从书包里掏出一本新的语文笔记本,封面是粉色的,印着小熊图案,递给苏晴:“这是我妈昨天给我买的,我特意给你留了一本,你到时候用来记笔记,你的字写得好看,记在上面肯定整齐。”沈浩则从小卖部里拿了一盒周慧敏的磁带,是苏晴以前爱听的《流言》:“这个给你,放学回家可以听,放松放松,里面还有两首英语歌,也能练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