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上,他们路过之前谈好的城东铺面。刘大爷正拿着沈浩画的连锁铺图纸,跟工人比划着怎么打货架,看见他们,连忙挥手打招呼:“建国,啥时候来装修啊?我按你家小浩画的图纸,把小桌子的位置都留出来了,保证小朋友喜欢!”
沈建国笑着点头,嘴里说着“快了快了”,心里却有点空落落的。李秀莲拉着他的手,指尖蹭过他掌心的老茧——那是常年搬货、劈柴留下的痕迹:“别难过,以后开了超市,比这铺面好百倍,到时候让刘大爷也来咱超市买东西。”
沈浩跑在前面,手里挥舞着超市宣传单和“股市必涨”的画纸,嘴里唱着刚学的儿歌:“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我要去超市……”他把“上学”改成了“超市”,唱得格外响亮,引得路人都回头看。
他知道,卖掉杂货铺是一步险棋,可他更清楚,1992年的中国股市,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热潮中——报纸上天天说“市场经济搞活,股市迎来发展机遇”,上海的表哥也说“很多人靠炒股赚了钱,开了工厂、开了商店”。这10万元不仅是财富的“火箭燃料”,更是未来超市梦的“启动资金”——他要让父母摆脱“小杂货铺”的局限,抓住时代的尾巴,在超市兴起的浪潮里,挣到属于他们家的第一桶金。
回到家,沈建国把汇款单、超市宣传单和沈浩的画纸一起贴在客厅的墙上,跟之前的“万元户”照片、连锁铺图纸、1988年的进货账本放在一起,像一面“奋斗墙”。“从今天起,咱们就是‘为超市奋斗的股市家庭’了!”他笑着说,眼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像小时候看见新玩具的孩子。
窗外的蝉鸣还在不知疲倦地叫着,阳光透过窗户,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沈浩看着墙上的“奋斗墙”,突然想起什么,跑回“学习角”,从书包里掏出一张新的画纸,拿起红蜡笔,开始画“建国超市”的招牌——招牌上的“国”字写得歪歪扭扭,却一笔一划格外认真,旁边还画了个小太阳,象征着光明的未来。
晚饭时,红烧肉的香味飘满了整个屋子。李秀莲把最大的一块肉夹给沈浩,又给沈建国夹了一块:“多吃点,以后说不定要更辛苦,得有个好身体。”沈建国笑着点头,嘴里塞满了肉,含糊地说:“等赚了钱,咱就去县城最好的馆子,点一大桌红烧肉,让你和小浩吃个够。”
沈浩嘴里嚼着肉,含糊地说:“妈,爸,等开了超市,咱们也要卖红烧肉吗?”李秀莲和沈建国都笑了,李秀莲摸了摸沈浩的头:“傻孩子,超市是卖日用品和零食的,不卖红烧肉。不过等开了超市,妈每天给你做红烧肉吃。”
吃完饭,沈建国坐在院子里,手里拿着《经济日报》,借着路灯的光看了起来。李秀莲坐在他旁边,手里缝着一件小衣服,是给沈浩准备的秋天穿的。沈浩趴在沈建国的腿上,看着天上的星星,突然说:“爸,你说表哥会不会把钱投错了?要是投错了,咱们的超市梦就没了。”
沈建国摸了摸沈浩的头,笑着说:“不会的,表哥在上海待了那么多年,比咱们懂股市,肯定不会投错的。再说,咱们买了五支股票,就算有一支跌了,其他四支也能涨,放心吧。”虽然嘴上这么说,可沈建国心里还是有点忐忑,毕竟10万元不是小数目,是家里的全部家底。
接下来的几天,沈建国每天都要去邮局看有没有表哥的来信。可每次都失望而归,邮局的工作人员都认识他了,每次看见他来,都会说:“沈建国,今天还是没有你的信。”
李秀莲也有些着急,每天都要问沈建国:“表哥有没有来信?股市有没有跌?”沈建国总是安慰她说:“别急,表哥肯定会来信的,股市也肯定会涨的。”
沈浩却一点都不着急,每天还是照样去上学,放学回家后就画超市的图纸,有时候画超市的货架,有时候画超市的收银台,有时候画超市里的客人,每张画都充满了期待。
有天下午,沈浩放学回家,看见张阿姨在他家门口徘徊。张阿姨看见沈浩,连忙说:“小浩,你爸妈在家吗?我有件事想跟他们商量。”沈浩连忙喊:“爸,妈,张阿姨来了!”
沈建国和李秀莲从屋里出来,看见张阿姨,连忙说:“张阿姨,快进来坐,有什么事吗?”张阿姨走进屋,坐下后,犹豫了半天,才说:“建国,秀莲,我听说你们把铺子卖了,投进股市了?我也想投点钱,你能不能帮我问问你表哥,看看投什么股票好?”
沈建国愣了愣,没想到张阿姨也想投股市。他想了想,说:“张阿姨,股市风险大,你还是再考虑考虑吧。我们是因为想开超市,才冒险投的,你要是没有急用,还是把钱存银行里安全。”
张阿姨笑着说:“我知道风险大,可我看你们之前投股票赚了钱,也想试试。我儿子下个月要结婚,需要钱买房,我想多赚点钱,给儿子减轻点负担。你就帮我问问你表哥吧,就算赚不了多少,只要不赔就行。”
沈建国实在不好拒绝,只好说:“那我给表哥写封信,问问他的意见,等他回信了,我再告诉你。”张阿姨连忙说:“好,好,谢谢你,建国。”
送走张阿姨后,李秀莲说:“你说张阿姨是不是疯了?明知道股市风险大,还想投钱。”沈建国叹了口气,说:“都是为了孩子,不容易啊。我给表哥写封信,让他给张阿姨推荐几支风险小的股票,别让她赔了钱。”
第二天,沈建国给表哥写了封信,详细说了张阿姨的情况,让表哥给推荐几支风险小的股票。信寄出去后,沈建国心里稍微踏实了点,至少他能帮张阿姨规避一些风险。
又过了几天,沈建国终于收到了表哥的来信。信里说,他已经把10万元按照沈建国的要求,分别买了延中实业、真空电子、飞乐音响、爱使股份、申华电工五支股票,每支各买了2万元。还说最近股市行情很好,这五支股票都在涨,让沈建国不用担心。另外,表哥还给张阿姨推荐了两支风险小的股票,让沈建国转告张阿姨,少投点钱试试。
沈建国拿着信,兴奋地跑回家,跟李秀莲和沈浩说了信里的内容。李秀莲听了,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笑着说:“太好了,这下不用担心了。”沈浩也跳了起来,说:“我就知道表哥不会投错的,咱们的超市梦很快就能实现了!”
沈建国连忙去张阿姨家,把表哥推荐的股票告诉了张阿姨。张阿姨听了,非常高兴,说:“太谢谢你了,建国,我这就去邮局汇钱。”
接下来的日子,沈建国每天都要去买《经济日报》,关注股市的行情。他发现,表哥买的五支股票果然都在涨,虽然涨得不多,但是每天都有涨幅。李秀莲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担心了,每天都哼着小曲做家务,有时候还会跟沈浩一起画超市的图纸。
有天晚上,沈建国看着报纸上的股市行情,突然说:“秀莲,你说咱们要不要再投点钱?现在股市行情这么好,再投点钱,就能赚更多,开超市的时候就能更宽裕。”李秀莲想了想,说:“还是算了吧,咱们已经投了10万元了,留着2万元应急,不能再投了。万一股市跌了,咱们连应急的钱都没有了。”
沈浩也说:“爸,妈说得对,不能再投了。咱们已经有足够的钱开超市了,等超市开起来,赚了钱,再投也不迟。”沈建国想了想,觉得李秀莲和沈浩说得有道理,就不再提再投钱的事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1992年的9月。沈建国买的五支股票已经涨了不少,延中实业涨到了85元\/股,真空电子涨到了78元\/股,飞乐音响涨到了72元\/股,爱使股份涨到了68元\/股,申华电工涨到了65元\/股。按照这个价格计算,10万元已经变成了18万元。
沈建国拿着报纸,兴奋地跟李秀莲和沈浩说:“咱们的10万元变成18万元了!再过几个月,说不定就能变成20万元,到时候咱们就能开一家大超市了!”李秀莲看着报纸上的数字,激动得眼泪都掉了下来,说:“太好了,太好了,咱们的超市梦终于要实现了!”沈浩也跳了起来,抱着沈建国的腿喊:“爸,妈,咱们什么时候去看超市的铺面啊?我想早点开超市!”
沈建国笑着说:“等再涨一点,咱们就把股票卖了,然后就去看铺面,争取年底之前把超市开起来。”李秀莲和沈浩都点了点头,眼里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