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师傅的教学理念显然不只是闭门造车。在我们被基础训练和团队合作折磨得差不多时,他又扔出一颗重磅炸弹:“下周,校外实践。地点:省城最大生鲜批发市场——‘四海市场’。任务:每人预算一百元,在市场内自行采购,回来后用采购的食材做一道最能体现食材本味的菜。要求:性价比最高者胜。”
一百元!在批发市场!做一道体现“本味”的菜?还要比拼性价比?
这挑战简直是为刘大叔量身定做的!他当场就乐了:“瞧好吧您呐!一百块?俺能整一桌硬菜出来!”
李静大姐已经开始心算各种食材的单价和出品率。
赵焱摸着下巴:“最新鲜的辣椒和花椒……不知道批发价多少……”
孙小曼则眼神发亮,显然对探索香料区和禽类区充满了兴趣。
我则有点懵。西餐采购通常有固定供应商,追求品质而非极致性价比,这种菜市场砍价掰头是我的知识盲区啊!
实践日一大早,天还没亮,大家就挤上了培训中心的小巴车,像一群准备去赶集的兴奋小麻雀,除了因起太早而昏昏欲睡的我。
四海市场大得超乎想象!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各种生猛海鲜、牛羊猪肉、蔬菜水果、粮油调料……铺天盖地,空气里混合着各种鲜活的气味。
郑师傅一声令下,我们瞬间作鸟兽散,冲向各自的目标。
刘大叔果然如鱼得水,操着浓重的东北口音,和肉摊老板称兄道弟,几下就用极低的价格拿下了一大块边角料猪骨头和一堆处理价的萝卜土豆,预算还剩大半!
李静大姐拿着小本本和计算器,严谨地对比着不同摊位的蔬菜价格和新鲜度,记录数据。
赵焱一头扎进调料区,和老板探讨花椒的产地和麻度,差点忘了时间。
孙小曼则在禽类区和香料区流连忘返,对着一笼笼活鸡和一堆堆香料看得目不转睛。
而我……像个无头苍蝇。看着活蹦乱跳的鱼虾不敢下手,怕被宰,看着水灵灵的蔬菜不知如何挑选,哪种最适合白灼?看着琳琅满目的肉类眼花缭乱,哪个部位最适合简单烹饪?
眼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慌不择路地在一个看起来比较面善的大妈摊位上,买了一把最贵的有机青菜,大妈说特好吃,又在一个海鲜摊被忽悠着买了几只据说“绝对新鲜”的基围虾,花了我大半预算!,最后用仅剩的零钱买了一小块姜和几根葱。
回去的车上,大家炫耀着自己的战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