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Ubrel》的拍摄倒是顺利得多。纽约唱片公司直接包下了一个露天停车场,搭起雨中场景。人工雨下个不停,李特穿着白衬衫在雨中跳舞,虽然动作僵硬,但效果意外不错。
“你这肢体协调性要是分一点给演技就好了。”李雪在监视器后面吐槽。
一个礼拜连轴转下来,李特感觉比打满七场东决还累。但这还没完——他还要抽空去照看自己的篮球学院。
印第安纳波利斯的李特篮球学院里,一群来自中国的高中生正在和美国同龄人打交流赛。2004年以来,如今已经形成稳定的人才训练渠道。
“李教练好!”孩子们看到他,纷纷停下训练围了上来。
李特和每个孩子击掌,然后站在场边观赛。看着场上奔跑的少年们,他忍不住想起自己当年在印第安纳大学打球的日子。
“那个高个子中锋不错,”他指着场上一个灵活的大个子,“脚步很扎实。”
随行的学院负责人点头:“京城四中来的,已经收到杜克大学的邀请了。不过我们更自豪的是去年输送的两个运动防护专业的学生,他们现在都在NcAA一级联盟的球队实习。”
李特满意地点点头。这才是他建立篮球学院的初衷——不只是培养球员,更是打造整个篮球产业的人才链。
在纽约的另一所分院,情况更加热闹。这里正在举办中美大学生裁判交流活动,来自中国的裁判学员们正在学习NbA的判罚标准。
“这个阻挡犯规吹得不对,”李特忍不住走进场地亲自示范,“在美国,防守球员只要站定位置,就算稍微侧身也是合法防守。”
他一边讲解一边做动作,一个来自沪上的学员怯生生地问:“李特先生,当裁判和打球哪个更难?”
李特擦擦汗:“都难。打球只需要对付五个对手,当裁判要对付十个人,还有全场观众。”
这几天下来,李特感觉自己像个陀螺,在电影宣传、V拍摄和篮球学院之间转个不停。晚上回到格拉梅西公园的别墅,他累得直接瘫在沙发上。
“我现在特别怀念季后赛,”他对正在整理行程表的李雪说,“至少那时候只需要思考怎么把球投进篮筐。”
李雪头也不抬:“别抱怨了,明天还要去洛杉矶参加电影首映礼。布莱克和梅根都会去,你最好想好怎么应付她们。”
李特长叹一声,把脸埋进沙发靠垫里。这个夏天,注定比季后赛还要难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