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老道授业,步罡踏斗(2 / 2)

叶法善看得心头微动,这哪里是简单的步法,分明是将星辰的特性、五行的生克、真气的流转,全融入了肢体与呼吸之间。就像师父说的,这是“借天之力”,把自己变成天地的一部分,借北斗的锋芒,来斩世间的邪祟。

“步罡的要诀,在于‘合’。”玄阳子走下罡毯,拿起旁边的竹耙,轻轻拨动晒架上的草药,“与星位合,脚不能踏错分毫;与时辰合,气不能逆了时节;与自身气息合,步不能乱了呼吸。就像这北斗,七星相连成斗,步法也得连贯成势,一步错,步步错,星力自然引不来,反而会伤了自身气血。”

叶法善点头,目光再次落在罡毯上的星图,心中已跃跃欲试。他试着在脑海里模拟步法,左足天枢,右足天璇,再移天玑……刚想到第三步,就觉得气息有些滞涩,果然如师父所说,一步错,后面便全乱了。

玄阳子见他神情,便知他心思,却摆手道:“不急。欲学踏斗,先练禹步。这是踏罡的根,根不牢,星位踏得再准也没用。”

说着,他走到罡毯旁的空地上,教了叶法善一套看似简单的步伐:左足上前半步,足尖点地,如蜻蜓点水;右足跟上,踏在左足侧后方,两足尖相距三寸,形成一个“丁”字;接着右足上前半步,左足跟上踏在右足侧后方,同样成“丁”字;如此反复,左右交替,像在地上画着一个个小“丁”。

看似简单,却有严苛的讲究——每步的距离必须一致,不差分毫;左足动时吸气,气沉丹田,如闻花吐纳;右足动时呼气,气贯指尖,如吹烛散烟;一步一息,一息一步,呼吸与步法必须严丝合缝,差一点便算错。

“这禹步,传说是大禹治水时所创。”玄阳子边示范边说,他的步法不快,却稳如磐石,每一步落下,青石板上都留下一个浅浅的印痕,“当年大禹走遍九州,勘山川脉络,感天地灵气,创此步法,能勘地利、通鬼神、避水患。你别瞧它简单,练好了,脚下自有乾坤——气与步合,步与意合,意与天地合,到那时再踏星位,才能引动真正的罡气。”

叶法善依言在空地上练习,起初总在呼吸上出错。要么是左足已踏出,气还没吸满,憋得胸口发闷;要么是气吸足了,脚却像被钉在地上,抬不起来;好不容易协调了呼吸与脚步,走了没几步,又忘了“丁”字的间距,要么踩得太近,要么分得太开,步法顿时乱了套。

玄阳子也不催,只在一旁的竹椅上坐下,慢悠悠地整理着刚采的草药,将黄芩、黄连、黄柏分门别类。偶尔见叶法善步伐乱了,气息变得粗重,便淡淡提醒一句:“气沉丹田,别急着抬脚。步是船,气是水,水稳了,船才能行得远。”

叶法善听了,便停下来调整呼吸,将真气沉入丹田,感受着气息在体内缓缓流转,待心神平静了,再重新起步。

不知不觉,太阳已升到头顶,透过院中的老槐树,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叶法善的额上已沁出薄汗,后背的道袍也被汗水浸湿,贴在身上,却丝毫不敢懈怠。他一遍遍地走,一遍遍地调整呼吸,渐渐地,竟找到了些感觉——当左足轻踏时,仿佛真能感受到一丝若有若无的吸力从地面传来,与吸气的节奏恰好相合;右足落下时,又有一股推力从脚下升起,帮着将气息缓缓吐出。

走得入神时,他甚至觉得脚下的青石板都在微微震动,与自己的心跳、呼吸形成共鸣,远处山林的风声、院外的鸡鸣、甚至是道馆前殿的钟声,都仿佛被纳入了这步法的节奏里,天地间的一切,都在跟着他的脚步呼吸。

“不错。”玄阳子不知何时已站在他身后,脸上带着赞许的笑意,“总算摸到门了。明日卯时再来,那时天刚亮,北斗星最明,天地间的罡气也最盛,踏罡效果最好。”

叶法善停下脚步,只觉双腿有些发酸,气息却比往日绵长了许多,丹田处暖暖的,很是舒服。他抬头望向天边,北斗七星仍挂在天际,斗柄直指东方,仿佛在向他发出邀请。

他隐隐觉得,这步罡踏斗,或许比画符更能让他接近“天人合一”的境界。画符是将心意凝于纸上,而踏罡是将自身化作符纸,让天地的灵气在自己身上流转。当他能真正与北斗相应,借到那股“天之刚气”时,面对那些十字教的邪说,面对那些黑袍人背后的暗流,才能有真正的底气。

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半边天,罡毯上的金线在暮色里愈发闪亮,像把散落的星子铺在了地上。叶法善望着那片罡毯,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这又是一段新的修行路,路或许难走,但每一步,都在朝着“守护”二字靠近——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宁,守护老祖宗传下来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