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幻音结界(2 / 2)

李慕白捂着头坐起,耳边传来沙哑的哼唱声。

他抬头,看见林子里站着个穿粗布衫的老妪,头发雪白,手里挎着竹篮,篮里装着半开的野菊。她正盯着树上的琴弦虚影,嘴里哼着调子:“正月里来什么花先开?迎春花开哟依儿哟……”

是《卖花调》——长安西市最寻常的卖花调,李慕白小时候常听卖花阿婆唱。

老妪的歌声越来越清晰,那些原本锋利的琴弦虚影竟开始颤抖。李慕白注意到,老妪的影子在地上扭曲成奇异的形状:是前世卖唱的小乞儿,是酒肆击节的书生,是战死沙场的将军……所有被他遗忘的“俗乐”记忆,都在老妪的歌声里苏醒。

“小娃娃,发什么呆呢?”老妪转头,眼角的皱纹里全是笑意,“你听这调子,是不是比那些仙乐好听?”

李慕白突然想起幻境里的乐神。他曾以为仙乐是至高无上的,可此刻老妪的歌声里,有清晨的露水味,有菜市场的喧闹声,有孩童追着蝴蝶跑的笑声——这些鲜活的、滚烫的“人间烟火”,比任何仙乐都更动人。

【俗乐破牢笼】

李慕白抄起焦尾琴,指尖搭上琴弦。

他没有弹《广陵散》,没有弹《幽兰操》,而是弹起了老妪的《卖花调》。他的指法生涩,甚至走了调,可琴音里却带着说不出的温度:第一声像卖花阿婆掀开竹篮布的动作,第二声像春风掀起她的围裙角,第三声像孩童踮脚摸菊花的笑声……

琴音响起的刹那,所有的琴弦虚影都碎成了星屑。老妪的歌声愈发清亮,她挎着竹篮朝李慕白走来,篮里的野菊落在琴身上,竟开出半透明的花:“小娃娃,你终于懂了——仙乐是天上的月亮,俗乐是地上的灯。月亮再亮,照不亮巷子里的青石板;灯再暗,却能暖着回家的人。”

阿砚不知何时站在她身后,手里举着半块玉珏。玉珏与李慕白的玉佩同时发烫,两道光流钻进琴身。老桐树上的乐谱突然活了过来,那些音符化作金蝶,绕着三人飞舞,最后落在琴箱里,凝成一行字:“俗乐通神处,大雅在野时。”

【悬念收束】

幻音林的风停了。

李慕白摸着琴身上新开的野菊,抬头问阿砚:“下一关……会是什么?”

阿砚望向林子深处,那里的琴弦虚影正重新凝聚,这次不再是牢笼,而是变成了无数双手——是卖花阿婆的手,是击节书生的手,是击缶孩童的手,都在朝着他们招:“来呀,来听我们的歌。”

老妪把野菊别在李慕白鬓角,笑着说:“下一关,是凡人的哭声。你得学会用琴音,接住那些眼泪。”

李慕白握紧焦尾琴,指腹蹭过新开的野菊。他听见远处传来若有若无的啜泣声,像是婴儿的啼哭,又像是妇人的悲泣。

“阿砚,”他说,“我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