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引:**凤阙空悬待新主,帝心属意清晖人。老臣死谏阻前路,早有筹谋定乾坤。
**内容:**
林皇后被废,贬入冷宫的消息,如同腊月里的寒风,瞬间席卷了整个宫廷和前朝。坤宁宫那座象征着后宫权力巅峰的殿宇,第一次真正地空置下来,等待着它的新主人。所有人的目光,或明或暗,都投向了清晖阁,投向了那位以纯昭仪之位,却拥有堪比副后影响力的苏璃身上。
云承睿的心意,几乎昭然若揭。他不再掩饰对苏璃的倚重与爱恋,不仅在政务上更加频繁地与她商议,甚至在公开场合,也毫不避讳地展现对她的维护与亲近。他想要苏璃成为他的皇后,不仅仅是因为情感,更是因为他需要一个在智慧、能力、乃至灵魂上都与他契合,并能全力辅佐他的伴侣,共同面对前朝后宫的风雨。苏璃,无疑是最佳人选。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这道册封诏书绝不会顺利。最大的阻碍,依然是盘踞朝堂多年的蒲忌植及其党羽。
果然,在云承睿于一次小范围议事中,透露出欲立纯昭仪为后的意向后,蒲忌植的反应异常激烈。他甚至等不及正式朝会,便直接求见,在紫宸殿内,以头触地,言辞恳切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
“陛下!万万不可!苏氏虽于社稷有功,然其出身微寒,曾为先帝才人,更曾出家为尼!此等经历,如何能母仪天下,位居中宫?若立其为后,岂不令天下人非议,有损皇室清誉,动摇礼法根基?老臣恳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另择名门淑女,正位中宫!”
他列举的理由,条条看似站在礼法和国本的制高点上,直指苏璃身份上的“硬伤”。若在以往,这般强大的舆论压力和“正统”理由,足以让云承睿踌躇不前。
但这一次,云承睿和苏璃早已预料到会面临如此局面,并为此做了长达数年的、滴水不漏的准备。
面对蒲忌植的激烈反对,云承睿并未动怒,只是淡淡地反问:“太尉以为,何谓母仪天下?是徒有高门出身,却德行有亏,纵容外戚,失察宫闱,致皇嗣蒙难?还是无论出身,但凭其贤德淑慧,聪慧明理,能辅佐君王,慈爱幼弱,泽被后宫?”
他这话,直接将已废的林皇后拉出来做了反面教材,堵得蒲忌植一时语塞。
紧接着,云承睿不再给蒲忌植继续发挥的机会,开始了他们早已策划好的反击。
**第一击,民望与祥瑞。**早在数月前,苏璃便通过小棋子等人,暗中引导舆论。此刻,神都乃至各地开始流传纯昭仪的“贤德”之事——她简化宫中用度,节省开支用以补贴孤寡;她推广改良农具、医药方剂,惠及百姓;她教导皇子云琮仁爱宽厚……甚至,京郊有老农“偶然”挖出刻有“纯德配天,凤鸣清晖”的古碑,被视为天意所示。这些看似零散的消息汇聚起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民间拥戴之声。
**第二击,朝堂支持者发声。**以吏部考功司郎中张文远、兵部尚书李振、将作监少监赵铭等一批受过皇帝提拔、或认可苏璃能力的官员为首,纷纷上书,盛赞纯昭仪“性行温良,克娴内则”、“淑德彰闻,允合母仪于天下”,认为立后当以贤德为准,不应拘泥于门第出身。他们的声音虽然暂时无法与蒲党抗衡,但有效地在朝堂上制造了并非铁板一块的态势,吸引了部分中立官员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