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向老丈打听个路。”林曦客气道,“请问此地是何处?对岸又是何方?”
老船夫放下渔网,拿起旱烟袋点燃,吧嗒吧嗒抽了两口,烟雾缭绕中,缓缓道:“这儿是‘回魂湾’,河是‘忘川岔流’,也叫‘思乡河’。对岸嘛,就是阳间地界了,往前走百十里,有个集镇叫‘郭北集’,再往西……就是兰若寺的地盘咯。”他的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兰若寺!果然离得不远!林曦心中一定。聂秋痕也露出了欣喜的神色。
“多谢老丈。”林曦道谢,又问道:“老丈在此摆渡,可知近日兰若寺……可还安宁?”他担心聂小倩(聂娘娘)的安危。
老船夫吐出一口烟圈,眯着眼道:“兰若寺啊……听说前阵子不太平,好像有什么黑风山的妖怪来找麻烦,打了一仗,死了不少鬼啊妖的。不过最近消停了。聂娘娘坐镇,应该出不了大乱子。”他顿了顿,又看了聂秋痕一眼,“姑娘身上……有兰若寺聂家的气息,是去投亲的?”
聂秋痕连忙点头:“是,晚辈聂秋痕,聂小倩正是家姑。老丈可知如何能最快见到姑姑?”
“聂家的丫头啊……”老船夫若有所思,磕了磕烟袋锅,“从此处过河,步行太远,且夜路不太平。老汉我可以撑船送你们一程,到对岸的‘还阳渡’,那里有车马可雇,直达郭北集。不过……”他拖长了音调,“这船资嘛……”
林曦会意,但他身无长物,正思索间,聂秋痕从怀中取出一样东西,是一支素雅的玉簪(魂力凝结的纪念物),递了过去:“老丈,晚辈身上别无长物,此簪虽不值钱,却是一点心意,权作船资,可否?”
老船夫接过玉簪,对着灯光看了看,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随即恢复平静,将玉簪揣入怀中,站起身:“也罢,看你们像是落难之人,老汉就做回好事。上船吧。”
两人道谢,跟着老船夫上了那叶小舟。船夫撑起长篙,小舟缓缓离岸,驶向对岸那一片朦胧的黑暗。河水无声流淌,两岸芦苇摇曳,月光洒在河面上,碎成万千银鳞。夜雾渐起,将小舟笼罩,仿佛行驶在梦境之中。
船头,老船夫沉默地撑着船,只有篙子划破水面的轻微声响。船尾,林曦和聂秋痕并肩而坐,望着越来越近的对岸灯火,各怀心事。
离目标越近,林曦的心情反而越发沉重。即将见到聂小倩,完成对小谢的承诺,本是好事。但之后呢?他将小谢残魂交还,又将何去何从?回青丘?那里有未尽的变革与胡灵儿的情愫。还是继续寻找星萤、豆子,探寻归墟之谜与自身归途?而身边的聂秋痕,又将如何安置?带她回青丘,还是让她留在兰若寺?一种离散者特有的茫然与乡愁,萦绕心头。归乡路往往也是断肠路。
聂秋痕似乎感应到他的情绪,轻声问:“林大哥,见到姑姑后,你……就要走了吗?”
林曦沉默片刻,点了点头:“嗯,我还有未了之事。”
聂秋痕低下头,手指绞着衣角,声音更轻:“不能……多留些时日吗?”
林曦看着她低垂的睫毛,心中微痛,却不知如何回答。前途未卜,他无法给出承诺。
就在这时,小舟轻轻一震,靠岸了。对岸是一个小小的渡口,挂着几盏灯笼,隐约可见几辆破旧的马车停在一旁。
“还阳渡到了。”老船夫沙哑道,“顺着这条路一直走,天亮前就能到郭北集。”
两人再次道谢,下了船。老船夫撑船调头,很快消失在河心的雾气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站在坚实的土地上,回头望了一眼那雾气朦胧的思乡河,林曦深吸一口气,对聂秋痕道:“走吧。”
聂秋痕“嗯”了一声,跟上他的脚步。两人沿着土路,向着远处集镇的微弱灯火走去。夜色深沉,前路漫漫。但至少,他们回到了聊斋界,离兰若寺越来越近。左心房里那份因牵挂、责任与悄然滋生的情愫交织而成的漩涡,随着故乡的临近,旋转得愈发急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