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仅是能量和意志力的问题,更是一个深奥的“算法”难题。她需要为自己的“御物”能力,设计一套高效的、能够应对复杂环境干扰的“控制算法”,并将这套算法以意志的形式,铭刻在灵能连接之中。
这难度,比起赵磐那种倾泻力量式的“灵能外放”,何止高了十倍!
赵磐的路,是大力出奇迹,一力降十会。而林雅的路,却是以巧破千斤,需要极致精微的控制与运算。
接下来的几天,林雅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她反复尝试,调整灵能注入的方式,改变意志烙印的“形态”(从简单的指令到尝试构建更复杂的结构),但收效甚微。合金片最多能稳定悬浮十几秒,然后就会因为连接崩溃或能量过载而失控。她的精神力消耗巨大,进步却微乎其微。
她甚至尝试模仿李慕白,在脑海中构建复杂的数学模型来辅助控制,但这对于更依赖直觉和感知的她来说,反而加重了负担,效果更差。
挫败感,如同阴云般笼罩在她心头。看着赵磐在专门的训练场内,已经能够较为稳定地将“灵能外放”冲击波推出五米开外,并能初步控制其爆发范围(虽然消耗依旧巨大),而自己却连让一个小小合金片稳定飞行都做不到,这种反差让她倍感压力。
“难道我的路走错了?”深夜,林雅独自坐在训练场边缘,看着手中那枚小小的、却重若千钧的合金片,第一次产生了自我怀疑。
“遇到瓶颈了?”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林雅抬头,看见苏青竹不知何时来到了身边。
林雅没有掩饰自己的沮丧,将遇到的难题和盘托出。
苏青竹静静地听完,拿起那枚合金片,在指尖把玩着,轻声道:“林雅,你可知‘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的典故?”
林雅点头。
“精卫所依仗的,并非力量,也非一时的爆发,而是那无穷无尽、永不熄灭的意志,以及每一次衔起微木,都精准投向同一处目标的……‘执念’与‘精准’。”苏青竹的目光深邃,“你的路,与赵磐不同,与李慕白也不同。赵磐是爆发的火山,李慕白是运转的星辰,而你……”
她将合金片放回林雅手中:“你应该是流动的水,是交织的网,是那衔木不止的精卫。你的意志,不应是轰击的铁锤,而应是渗透的雨丝,是缠绕的藤蔓。算法固然重要,但那应是源于你自身特质、与你灵魂共鸣的‘自然算法’,而非生搬硬套的数学公式。”
“想一想,当你感知能量流动时,你是如何做的?当你与队友进行能量共鸣时,那种‘连接’又是何种感觉?将那种细腻、包容、链接的感觉,运用到‘御物’之上。不要总想着‘控制’它,试着先去‘理解’它,‘接纳’它,让你的灵能与意志,成为它的一部分,或者说,让它成为你灵能延伸出去的一部分。”
苏青竹的话,如同拨云见日,瞬间点醒了林雅。
她一直陷入了一个思维定式——将“御物”视为一个“主体控制客体”的过程,所以她总是在对抗,在强行建立连接,在努力维持控制。这违背了她自身能力的本质!
她的长处,在于感知与共鸣,在于建立链接,而非强行支配!
第二天,林雅再次走进了分析室。她没有急于尝试让合金片飞行,而是再次将其托在掌心,闭上眼睛,彻底放空了之前那种“控制”的念头。
她只是将自身灵能温柔地包裹过去,不再试图强行侵入其内部回路,而是如同流水漫过卵石,自然而然地与它接触、交融。她不再将其视为一个需要征服的“客体”,而是视作自身能量场的一个延伸部分。
她回忆起与队友能量共鸣时的那种水乳交融、不分彼此的感觉,将这种意念赋予到与合金片的连接中。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这一次,能量连接的建立变得异常顺畅,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碍。那枚合金片仿佛活了过来,与她产生了一种血脉相连般的亲切感。精神力消耗骤降,能量逸散率也断崖式下跌。
她心念微微一动,甚至不需要刻意去“命令”,合金片便轻盈地、稳定地从她掌心悬浮而起,静静地停留在空中,散发着柔和而稳定的光芒,与她自身的能量波动完美同步。
“能量逸散率降至31%!意志耦合度突破安全阈值,达到优秀水平!控制稳定性……完美!”监控员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
林雅睁开眼睛,看着空中那枚如同自己身体一部分般的合金片,嘴角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而又充满喜悦的笑容。
她找到了自己的路。
不是强行控制,而是“同调”与“融合”。以自身灵能为基,以共鸣意志为桥,将外物化为延伸的肢体。这,才是属于她林雅的“御物”之道!
她轻轻一指引,合金片如同被赋予了生命,在空中划出一道优雅的弧线,精准地落在了不远处的指定标记点上。
这看似简单的一步,背后代表的,却是一条足以与赵磐“灵能外放”媲美的、通往更高境界的康庄大道。
“龙吟阁”的“科学修仙”体系,因为林雅在“御物”算法难题上的突破,再次增添了一块至关重要、且潜力无限的拼图。不同的道路,正在各自的方向上,绽放出迥异却同样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