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书递交到內阁,票擬之后,呈送御前。
翌日早朝,百官覲见,行礼之后,王承恩走上前来。
“奉天承运皇帝,詔曰:朕承先祖之基业,忧国忘身,夙夜匪懈。今有国事三桩,关乎社稷安危,民生福祉,特此颁下三道詔书,以示天下,咸使闻知。”
在百官诧异的眼神中,王承恩开始宣读詔书。
一是成立科学院,以实用科学为根基,官员级別对等翰林院。
由工部左侍郎宋应星出任院首,其他官员从各部堂、翰林院、国子监及地方衙门调任。
第二道詔书,在科举中加入自然科学分类,考取相应分类的举人功名,可以直接进入地方衙门,出任主簿、典吏等官职。
考取进士功名,便可进入科学院,或者直接进入六部。
传统科举考的是四书五经,科学分类包括算术、农学、医学、水利、物理、化学等诸多实用性学科,参考教材有《九章算术》、《甘石星经》、《本草纲目》、《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而且每个学科是分开的,算术就考算术,农学就考农学,每个学科都有对应的教材,以及將来可以就任的岗位。
第三道詔书,全国范围內大力兴办县学和乡镇学堂,凡適龄孩童都可以进入学堂读书,学费书本费全免,教书先生的薪俸由当地衙门支出。
王承恩將詔书內容念完,顿时引起轩然大波。
百官急得面红耳赤,奉天殿上比赶大集的还要热闹。
礼部尚书钱谦益站出来,沉声道:“启奏陛下,臣钱谦益有奏!”
眾人见状,赶忙都闭上嘴,周围又变得安静下来。
朱由检微微一笑,说道:“卿家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钱谦益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科举制度乃我朝立国之本,歷经数百年,为选拔贤才、稳定朝纲立下汗马功劳。此制度乃祖宗定下的成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突然要在科举中加入自然科学分类,实乃前所未有之大变,恐会引起朝野动盪,动摇国本。臣斗胆请问陛下,此举是否经过深思熟虑”
朱由检面色平静,目光深邃,似乎在等待著更多声音的出现。
钱谦益便继续说道:“至於科学院之设立,臣以为,虽有其名,却难副其实。那些所谓的实用科学,不过是工匠之术,奇技淫巧罢了,如何能与圣贤之道相提並论又如何能登大雅之堂,与翰林院诸位学士並肩而立臣恳请陛下三思,勿让此等琐碎之事,扰乱了朝廷的纲纪。”
“臣附议!”
“臣附议!”
在钱谦益身后,立刻站出七八个人,表示附议。
就在更多人准备站出来的时候,一个不和谐的声音突然出现。
“钱尚书之言,下官不敢苟同!”
眾人寻声望去,原来是詹事府詹事葛世振。
钱谦益先是一愣,葛世振本就是文臣,按理说应该算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