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者”被狩猎的阴影,如同一股冰寒的暗流,在见鹿核心圈层弥漫。索恩势力的肆无忌惮与目标明确,意味着他们正在一条极其危险的道路上加速狂奔。这不再仅仅是能源或技术的竞争,而是上升到了对人类物种特定潜能的掠夺与改造层面,其背后隐藏的终极目的,令人不寒而栗。
在这种空前严峻的形势下,林见鹿、沈渊、埃琳娜以及被紧急召回的帕洛玛·陈,在书院最核心的“静思堂”内,进行了一场关乎文明存续的绝密会议。
“我们必须假设最坏的情况,”林见鹿的声音在屏蔽一切电子信号的静室中显得格外清晰,“索恩和克罗恩的‘方舟基因’计划,结合格陵兰冰层下的未知存在,其最终产物可能完全超出我们的理解和控制范围。这不仅仅是军事或经济威胁,而是可能颠覆我们整个文明形态、甚至物理规则的‘存在性风险’。”
沈渊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凝重:“从‘摇篮’警示信息,到格陵兰的‘心跳’,再到‘灵境’中的‘意识残影’异常……种种迹象表明,我们面对的,可能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或者被某种条件触发的‘宇宙级清理机制’?或者是一个失控的、拥有我们无法理解科技水平的远古文明遗产?无论是哪种,其威胁都是文明层级的。”
帕洛玛·陈缓缓点头,她的眼神中带着哲人的深远忧虑:“人类文明,如同沙滩上的城堡,看似宏伟,却可能在一波未知的潮汐下瞬间崩塌。我们所有的知识、艺术、历史、情感……这些构成我们之所以为‘人’的宝贵遗产,都可能随之湮灭无踪。”
埃琳娜难得地收起了玩世不恭,用手指敲着桌面:“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备份’,一个该死的‘保险箱’!不是那种藏在山洞里的硬盘库,那太低级了。我们需要一个能真正保存文明‘灵魂’的地方!”
“不仅仅是保存,”林见鹿接过话头,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带着一种超越当前危机的、近乎神圣的使命感,“我们需要一个能够抵御时间、抵御可能发生的任何物理或维度灾难的,文明的永恒档案馆。一个即使我们这一代文明之火熄灭,也能为后来者(无论是人类的幸存者,还是其他智慧生命)留下我们存在过、思考过、创造过的证明的……诺亚方舟。”
他深吸一口气,说出了那个已在心中酝酿许久的计划:
“我提议,启动‘文明档案’计划(projectcivilizationArchive)。”
“这个计划的目标,是利用我们目前最先进的技术——‘灵境’的沉浸式存储、‘织网’的精准意识交互、‘烛龙’的海量算力与‘灵犀’的智能编目,以及未来可能突破的量子存储技术,将人类文明有史以来积累的所有知识、文化遗产、历史记录、甚至……那些难以被传统方式记录的‘意识体验’和‘情感印记’,进行数字化、结构化和永久化保存。”
这个目标宏大得近乎荒谬,但在此刻的语境下,却显得无比必要和悲壮。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扫描上传工程,”沈渊立刻进入了技术状态,眉头紧锁,“涉及的知识维度太广,格式千差万别,尤其是那些非结构化的隐性知识、艺术品的‘神韵’、历史现场的‘氛围’……如何量化?如何存储?如何确保千年万年后还能被正确解读?”
“这正是挑战所在,也是意义所在。”林见鹿肯定道,“我们需要开发一套全新的‘文明元语言’和‘普适知识架构’,能够跨越语言、文化和时间,承载信息本身以及信息背后的‘语境’和‘意义’。”
帕洛玛·陈眼中闪动着光芒:“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哲学和伦理问题。我们保存什么?如何取舍?谁来定义‘文明’的边界?如何避免我们的偏见和局限扭曲了后人的认知?我们需要一个跨文化、跨学科的‘文明遴选与编撰委员会’。”
“还有‘意识体验’部分,”埃琳娜插话,语气兴奋起来,“‘视窗计划’中产生的‘意识残影’给了我们启示!那些极致的情感体验、濒死的感悟、创造的瞬间……这些是不是文明最精华的部分?我们能不能在获得绝对自愿和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以某种非侵入的方式,‘记录’下这些宝贵的意识状态?就像……就像把灵魂的涟漪刻录下来?”
这个想法过于超前,甚至带着一丝伦理的惊悚,但在此刻,却没有人立刻反对。
“档案的最终载体和存放地点也需要考虑,”沈渊补充,“分散式量子存储网络?深空探测器?还是……像‘灵境’那样,构建一个独立于我们现实物理宇宙的、纯粹的‘信息宇宙’作为档案馆本身?”
会议持续了数小时,一个庞大、复杂但轮廓逐渐清晰的“文明档案”计划框架被勾勒出来。它将分为数个并行推进的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