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阳光下的阴影(1 / 2)

“溯源”实验室关于纳米信标信号同步消失的报告,像一道无声的惊雷,在林见鹿心头炸响。刚刚在开源战场上取得的辉煌胜利,所带来的短暂光明,似乎无法完全驱散这来自另一个维度的、愈发浓重的黑暗。对手的手段,愈发显得诡异莫测,仿佛在下一盘远超商业和技术范畴的大棋。

然而,此刻的他,必须将主要精力放在应对“开源宣言”后,更加纷繁复杂的明面局势上。

“灵犀”oS的全面开源,如同将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的涟漪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全球扩散。其带来的影响,远比预想的更加深远和复杂。

首先涌来的,是海啸般的正面反馈和全球开发者的热情。

Github和Gitee上,“灵犀oS”开源项目的星标数(Star)和复刻数(Fork)如同坐上了火箭,短短几天内就冲上了平台热门榜首。代码仓库的议题(Issue)区和拉取请求(pullRequest)区,瞬间被来自世界各地的开发者用各种语言填满。

有惊叹于其架构精妙的:

“上帝,这异步消息总线的设计简直优雅!比我在某A公司看到的内部框架先进了至少五年!”

“看了他们的内存安全管理模块,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铁壁测试’能那么硬了,这防御是写在骨子里的!”

有迫不及待开始动手魔改和移植的:

“我已经成功把灵犀内核移植到我的树莓派上了!运行流畅!准备做个智能家居中枢!”

“有没有人一起搞个‘灵犀for老旧pc’的项目?让那些淘汰的电脑焕发第二春!”

也有严谨的安全专家和学者,带着审视的目光,逐行分析代码,试图寻找潜在的漏洞或验证其安全性声明。然而,越是深入,他们越是感到惊讶——代码的整洁度、注释的详尽、安全考虑的周全,都达到了工业级的顶尖水准,甚至在某些设计哲学上,透露出一种超越当前主流范式的远见。

“我以我的信誉担保,”一位在德国享有盛名的开源基金会技术理事,在仔细审查了核心内核后,公开发推表示,“‘灵犀’oS的开源代码,是我近年来见过的、最干净、最值得信任的基础软件之一。之前所有关于‘后门’和‘安全风险’的指控,都可以休矣!”

这样的权威背书,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越来越多的开发者、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始认真考虑基于“灵犀”oS进行开发或研究。见鹿科技设立的官方开源社区,人气火爆,来自全球的顶尖程序员在此交流、贡献,一种围绕“灵犀”的、去中心化的创新生态正在快速形成。

“这才是真正的安全!”一位来自巴西的年轻开发者在社区论坛上激动地留言,“源于透明,源于无数双眼睛的审视,源于社区的集体智慧!封闭和猜忌,只会滋生恐惧和落后!”

林见鹿偶尔会匿名浏览社区,看着这些充满活力的讨论和贡献,脸上会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正是他想要看到的——自信的力量,通过开放和协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和创新力。

然而,阳光越盛,阴影也愈发清晰。

“棱镜”联盟及其背后的势力,显然没有预料到见鹿科技会祭出“全面开源”这一近乎“自残”的绝杀。这完全打乱了他们利用“安全”议题进行围剿的战略部署。

奥古斯特·索恩在瑞士庄园的书房里,看着屏幕上关于“灵犀”开源的热烈报道,那张常年冰封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明显的裂纹。他手中的水晶酒杯被捏得微微作响。

“疯子……真是个不可理喻的疯子!”他低声咒骂。他无法理解,怎么会有人愿意将自己最核心的商业机密如此公之于众?这违背了他信奉了一生的、关于“控制”与“壁垒”的商业哲学。

很快,新的反扑以另一种形式到来。

几家受索恩家族影响的西方主流媒体,开始转变话术,从攻击“安全”转为质疑“开源”本身的“可持续性”和“动机”。

“见鹿科技是否在通过开源转移视线,掩盖其更深层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