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开放的雄心(2 / 2)

接下来的几个月,见鹿科技的AI研究院和云服务团队进入了疯狂的工作状态。他们需要将内部使用的各种AI模型进行梳理、优化、封装,使其易于被外部开发者调用;需要构建一个稳定、安全、高效的云服务平台,承载全球开发者的算力需求;需要编写详尽的开发文档、教程,举办线上线下的开发者活动……

与此同时,周薇带领的商务和市场团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秘密接触那些有潜力、有创意的AI初创公司、顶尖大学的实验室、以及寻求数字化转型的传统行业巨头,向他们透露“昆仑平台”的愿景,招募首批“灯塔”合作伙伴。

酝酿已久的风暴,终于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于上海中心大厦的最高层发布厅引爆。

这场发布会的规模空前,不仅邀请了全球媒体,更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开发者、企业家和投资者。所有人都预感到,见鹿科技在“烛龙”之后,必将有更大的动作。

舞台上,林见鹿的身影在环形巨幕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挺拔。他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

“算力,是AI时代的电力。模型,是AI时代的引擎。”林见鹿的声音通过音响清晰地传遍全场,“但仅仅拥有电力和引擎还不够,我们需要让每一个人,都能轻松地使用它们,去创造、去解决实际问题、去推动社会进步。”

大屏幕上,出现了“昆仑”平台的Logo——一座巍峨的山脉轮廓,山脉之中,有无数星光点点,象征着孕育的无限可能。

“今天,我们正式向全球发布——**‘昆仑’AI开放平台**!”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夹杂着期待和好奇。

林见鹿开始详细阐述“昆仑”平台的三大核心支柱:

“第一,**‘烛龙’算力网络**。我们将逐步开放我们自研的‘烛龙’芯片算力,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为全球开发者提供稳定、高效、安全的AI训练和推理服务。”

“第二,**‘灵犀’模型库**。”林见鹿身后的大屏幕上,出现了数十个经过脱敏处理的预训练模型图标,覆盖了图像识别、语音合成、代码生成、药物发现等众多领域,“我们将开放这些经过我们生态海量数据锤炼的核心模型,开发者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基于它们快速构建自己的AI应用,大大降低开发门槛和周期。”

“第三,**‘乾坤’开发套件**。”他展示了集成了数据预处理、模型训练、调试、部署等一系列功能的可视化开发工具,“即使你不是AI专家,也能利用‘乾坤’套件,轻松驾驭AI的力量。”

为了直观展示“昆仑”平台的威力,发布会现场进行了几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演示:

一个来自欧洲的小型机器人团队,利用“昆仑”平台的计算机视觉模型和仿真环境,在短短一周内,就让他们研发的仓储机器人学会了更精准的货物分拣和避障。

一个美国的独立游戏开发者,调用“昆仑”的Npc行为生成模型,为他开发的开放世界游戏注入了拥有“记忆”和“情感”的虚拟居民,演示片段生动得让人难以置信。

一家传统的日本医疗器械公司,展示了他们如何利用“昆仑”的医学影像分析模型,将早期癌症筛查的准确率提升了十个百分点。

这些来自全球不同角落、不同领域的成功案例,极具说服力地证明了“昆仑”平台的普适性和强大赋能效果。

最后,林见鹿抛出了最重磅的消息:“为了加速‘昆仑’生态的繁荣,我们宣布启动**‘昆仑之星’计划**!第一期投入百亿人民币,为优秀的开发者和初创团队提供免费的算力额度、技术支持和潜在的投资机会!我们期待与全球的创新者一起,共创AI未来!”

开放、赋能、共创未来!

见鹿科技的形象,瞬间从一个锐意进取的挑战者,升华为了一个胸怀天下、引领时代的平台构建者!

发布会再次取得空前成功!“昆仑平台”的上线,在全球开发者社区引发了地震般的反响。注册用户和申请“昆仑之星”计划的团队数量,在发布后几小时内就突破了惊人的数字!

然而,就在“昆仑”平台如火如荼地开启全球征程之时,林见鹿接到了沈渊一个极其紧急的电话。沈渊的声音失去了往日的冷静,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震惊:

“林总,我们监测到,‘昆仑’平台上线后,有几个来自特定Ip段、伪装成普通开发者的账户,在短时间内对我们开放的几个核心模型,发起了极其隐蔽的、高强度的**对抗性攻击**!他们在试图逆向工程我们的模型参数,甚至……**植入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