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供应链暗流(1 / 2)

“见鹿设计之夜”的余波仍在全球科技和汽车圈层震荡,媒体们连篇累牍地分析着“光晷面甲”的美学革命和“群体智慧共驾”的技术前景,资本市场也用实际行动投了票——见鹿科技的股价在舆论的冰火交织中逆势上扬,连创新高。

然而,位于风暴中心的见鹿科技上海总部,顶层那间可以俯瞰黄浦江的办公室里,气氛却与外界的热烈形成鲜明对比。

林见鹿站在落地窗前,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冰凉的玻璃。江面上货轮如织,勾勒出全球贸易的繁忙图景,但他看到的,却是隐藏在数据流和物流网络之下,即将袭向见鹿科技的惊涛骇浪。

“消息确认了吗?”他的声音平静,听不出太多波澜。

身后,沈渊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神锐利而凝重。“确认了。虽然对方做得很隐蔽,用了多层空壳公司和离岸账户,但资金流向和几个关键中间人的活动轨迹,最终都指向了我们的‘老朋友’——**磐石集团**。另外,根据一些非公开渠道的信息,几家欧洲和日本的传统tier1(一级供应商)也或明或暗地参与了进去。”

周薇坐在旁边的沙发上,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还带着墨香的材料,眉头紧锁。“他们这次学聪明了,不再直接攻击我们的产品安全,而是选择了更致命的地方——**供应链**。这是我们作为新入局者最脆弱的一环。”

她将材料递给林见鹿:“这是我们初步梳理的G9核心部件供应商清单。标记为红色的,是存在潜在‘断供’风险的领域。”

林见鹿接过清单,目光迅速扫过。上面密密麻麻的部件名称和供应商后面,一片刺眼的红色:

***高性能碳化硅功率模块**——主要供应商:日本“新川电工”,德国“康特电子”。

***下一代超高清激光雷达**——核心光学部件供应商:瑞士“精密光学”。

***一体化压铸后车身的大型压铸机关键耗材\/服务**——独家供应商:意大利“马蒂尼铸造”。

***高端车规级芯片(用于新一代中央计算平台)**——部分型号依赖:美国“赛卓思”。

每一个红色标记,都像一把悬在G9量产进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真是处心积虑啊。”林见鹿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挑的都是技术壁垒最高、可替代性最差、而且我们之前为了追求性能和快速量产,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的环节。看来,光刻胶的教训,他们以为我们只会吃一次亏。”

沈渊补充道:“他们的策略很清晰,可以称之为‘**极限施压,多点开花**’。不在一个部件上把我们逼死,而是在多个关键节点同时制造麻烦,抬高我们的采购成本,拖延我们的生产节奏,最终让G9项目要么延期,要么因为成本失控而失去市场竞争力。甚至,逼迫我们为了保交付,使用次一级的替代部件,从而导致产品力下降,亲手毁掉‘设计之夜’上建立起来的高端形象。”

“釜底抽薪,够狠。”周薇深吸一口气,“林总,我们必须立刻行动。G9的量产时间表非常紧张,留给我们的窗口期不多了。”

林见鹿转过身,目光扫过两位最重要的伙伴:“当然要行动。而且,这次我们要换一种打法。他们想用传统巨头的方式绞杀我们,我们就用见鹿的方式,给他们上一课。”

他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快速写下了几个关键词:

**1.垂直整合,扶持“备胎”**

**2.技术破壁,自研攻坚**

**3.合纵连横,开辟第二战场**

**4.极限成本控制与供应链金融**

“薇薇,你负责第一和第四项。”林见鹿看向周薇,“立刻启动‘**金盾计划**’。动用一切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替代供应商,哪怕规模小、名气不大,只要技术达标,就给我扶起来!同时,对我们投资或控股的核心零部件子公司,如‘见鹿电池’、‘灵犀电驱’,提出更高的性能和产能要求,加速关键技术的内部转化。成本控制方面,我给你‘战时授权’,可以动用供应链金融工具,为有潜力的新供应商提供预付款或融资担保,确保他们的忠诚度和产能。”

周薇眼神一亮,立刻进入了状态:“明白!我马上组建‘金盾’项目组。另外,我们可以利用我们在国内的品牌号召力和政府关系,推动建立一个‘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本土化联盟’,抱团取暖。”

“好主意!”林见鹿赞许地点点头,随即看向沈渊:“老沈,第二和第三项,是你的专长。”

“**技术破壁**方面,我需要你领导的中央研究院,成立几个‘**特种攻坚小组**’。集中力量,瞄准那几个被卡脖子的核心部件,尤其是碳化硅模块和激光雷达光学部件,进行极限研发。我不要‘可能’、‘将来’,我要在G9Sop(标准作业程序)之前,看到可用的、哪怕良率低一点的**自研样品**!”

“**合纵连横**方面,”林见鹿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们以为只有他们会玩联盟?你去接触一下那些同样被传统tier1压榨、或者有野心打破现有格局的二线供应商,特别是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另外,国内那些在特定领域有独门绝技的‘隐形冠军’,也要深度绑定。我们要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更具韧性的‘**见鹿系供应链生态**’。”

沈渊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他惯有的、如同精密仪器般冷静的神情:“技术攻坚小组今晚就可以成立。合纵连横方面,我已经有一些备选名单,会尽快安排接触。”

战略既定,庞大的见鹿机器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

接下来的几周,见鹿科技内部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紧张与兴奋的“战时氛围”。走廊里抱着文件小跑的员工成了常态,会议室里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咖啡机的消耗量达到了历史峰值。

周薇带领的商务和供应链团队,化身“全球飞人”,足迹遍布亚洲、欧洲和北美。她亲自拜访那些藏在小城市里的、拥有独特技术的家族企业,与精明的犹太裔供应商在谈判桌上锱铢必较,也与国内大型国企负责人把酒言欢,探讨本土替代的可能。

在一家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中型精密机械加工厂里,周薇穿着防护服,在满头白发的老板陪同下,参观着一尘不染的车间。

“冯·艾森伯格先生,您的公司在五轴联动加工精度上是世界顶尖的,这正是我们G9底盘某个关键结构件所急需的。”周薇用流利的德语说道,同时敏锐地观察着生产线上工人的操作和设备状态。

老艾森伯格有些骄傲,又有些顾虑:“周女士,感谢您的认可。但众所周知,我们一直是康特电子的长期合作伙伴……”

周薇微微一笑,抛出了准备好的条件:“我们理解您与康特的合作关系。见鹿科技愿意以高于康特15%的价格签订首批订单,并且,我们可以提供一笔无息贷款,用于贵公司购置新的加工中心,以扩充专门服务于我们的产能。我们寻求的不是排他性合作,而是一个稳定的‘b计划’。想想看,艾森伯格先生,多一个像见鹿这样有活力的客户,对贵公司未来的发展,是否是更安全的选择?”

老艾森伯格沉吟着,手指抚过一台加工中心冰凉的金属外壳,最终缓缓点了点头:“周女士,您说服了我。细节我们可以慢慢谈。”

与此同时,沈渊领导的技术攻坚也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中央研究院地下的超净实验室里,灯火通明。激光雷达攻坚小组的负责人,一位年仅三十岁、却已是国内光学领域翘楚的博士**方启明**,正盯着电子显微镜屏幕上显示的自研光学镜片结构,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