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京东之困(2 / 2)

原来是为了资金。林见鹿心中了然。京东庞大的体量和成熟的业务模式,显然不适合“见鹿资本”通常投资的早期或成长期项目。但刘强东看中的,恐怕也不是“见鹿资本”那点资金量,而是它背后所代表的**一种新的估值理念和长期主义的投资哲学**,以及……林见鹿本人和“灵犀”生态可能带来的潜在战略协同。

林见鹿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沉思了片刻,反问道:“刘总,京东物流的核心价值,除了提升电商业务的体验和壁垒之外,您认为,在未来更大的图景里,它还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这个问题,让刘强东愣了一下,随即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他显然思考过这个问题,但很少有人会从这个角度问他。

“角色?”刘强东摸了摸下巴,“不仅仅是送快递那么简单了!我们的仓储网络、配送体系、积累的数据和能力……将来完全可以开放出来,成为社会化的供应链基础设施!比如,跟你搞的那个什么‘灵犀’生态结合一下?”

他越说越兴奋:“你想啊,如果你的那些智能家居设备、甚至将来可能有的智能汽车,需要个什么配件,或者产生个什么物流需求,能不能直接调用我们京东物流的体系?实现更精准、更高效的配送?再比如,我们那些仓库里的机器人、自动化技术,能不能和你们的系统打通,搞出更智能的仓储管理方案?这里面的想象空间,很大啊!”

林见鹿的嘴角微微上扬。刘强东果然看到了更深层次的可能。这不正是“生态”思维吗?将京东物流视为一个强大的、可被调用的“能力模块”,而非一个封闭的电商附属品。

“刘总,您这个想法,和我们的‘生态开放’理念不谋而合。”林见鹿缓缓道,“‘见鹿资本’的资金规模,对于京东物流的整体需求来说,可能是杯水车薪。但是,我们或许可以换一种合作方式。”

他目光清明地看着刘强东:“由‘见鹿资本’牵头,联合包括雪鹿在内的几家认同长期价值的机构,针对京东物流的**特定技术创新项目**,比如无人机配送编队运营、高端仓储的AI调度系统升级等,设立一个**专项的、中长期的技术投资基金**。这个基金,不过多干涉您的主业运营,只专注于用资本加速那些最具前瞻性的技术落地。”

“同时,”林见鹿顿了顿,抛出了更具吸引力的筹码,“‘灵犀生态’可以与京东物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放系统级接口,优先将京东物流的能力集成到我们的设备和应用中,共同探索智能家居、车联网等场景下的‘即时物流’新体验。这不仅能给京东带来新的业务增量,更能向资本市场讲述一个关于‘技术驱动’和‘生态赋能’的崭新故事,从而提升其整体估值逻辑。”

刘强东听得眼睛越来越亮!这完全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他不需要别人来指手画脚他的物流帝国怎么运营,他需要的是资本能理解并支持他那些看似“烧钱”的前沿技术探索,更需要一个能打破现有估值天花板的“新故事”!

“好!这个思路好!”刘强东猛地一拍大腿,震得茶杯都晃了晃,“专项技术基金!生态战略合作!就这么干!见鹿,你小子的脑袋瓜子,确实跟那些只知道算账的投资人不一样!”

困扰他多时的资金与估值难题,似乎在这一刻看到了全新的破解思路。他看向林见鹿的眼神,充满了激赏和一种找到知音般的兴奋。

“具体的细节,我让团队尽快和你们对接!”刘强东雷厉风行,当即就要敲定下一步。

一场原本可能只是寻求资金援助的会面,在林见鹿“生态思维”的引导下,演变成了一场关于未来供应链与数字生态深度融合的战略合作探讨。潜龙的资本触角,第一次伸向了看似遥远、实则潜力巨大的实体物流领域,其构建的“商业护城河”,正在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向着更广阔的现实世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