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青春片的制作成本,本就控制得比较严格,主题曲一下子划走上千万,势必会挤压其他环节的预算。
更重要的是,一想到这笔钱是给柳如烟的,他心里就不得劲儿!
一种微妙的,属于老牌导演的尊严和固执,在隐隐作祟。
他沉默了片刻,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内心进行着激烈的天人交战。
“这样吧,”张小白犹豫着,最终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也像是给自己一个缓冲和台阶:
“我们先不急着联系暴雪娱乐。你这边,再催一催其他几家音乐公司和创作人。
让他们抓紧时间在截止日期前,拿出更符合我们要求的小样。
如果……如果实在不行,那我们再……再考虑去找柳如烟那边谈谈。”
他的语气里带着明显的挣扎和最后的坚持。
制片人心里跟明镜似的。
当年柳如烟,一口气锤死那么多导演和当红一线,这其中就有很多张小白的朋友,还有他亲手带红的艺人。
这个坎儿,在众多老牌导演中,是无论如何也没法轻易揭过的。
制片人也不点破他的小心思。
毕竟他已经把该说的都说了,而且这笔开销确实巨大,谨慎点是应该的。
他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好的,张导,我明白了。
我这就再去催催其他几家,也再看看有没有新的优秀创作者冒头。
咱们双管齐下,总能有解决办法的。”
说完,制片人便起身离开了办公室,留下张小白一人,对着窗外发呆。
他内心其实很清楚,找到一首完美契合的主题曲,如同大海捞针,最终很可能还是绕不开柳如烟那道坎。
但此刻,他宁愿抱着那一点点渺茫的希望,期待着能有别的惊喜出现,好让他避开那个,让他心情复杂的选择。
办公室内,只剩下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
一连等了几天,张小白办公桌上,堆积的歌曲小样越来越多,几乎要将他的办公桌淹没。
他耐着性子一首首听下来,眉头却越皱越紧。
不知为何,自从制片人在他心里,种下了“柳如烟”这颗种子后。
他每次听完一首新的小样,总会下意识地将其与《那些年》进行比较。
这一比,差距就愈发明显。
有的旋律过于流行,缺乏沉淀感。
有的歌词矫揉造作,为赋新词强说愁。
有的编曲华丽,却掩盖不住情感内核的苍白……
它们或许各有亮点,但始终无法像《那些年》那样,用一个简单的旋律和几句朴素的歌词,就精准地刺中他心中关于“青春遗憾”的那个靶心。
这种对比带来的失落感和焦灼感与日俱增。
张小白感觉自己仿佛陷入了一个怪圈,听得越多,反而越迷茫,那个理想中的声音也越发清晰——
就是柳如烟作品里那种举重若轻,直击人心的力量。
最后,他实在被逼得没招了。
眼看着电影后期制作进度不等人,宣传周期迫在眉睫,他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联系暴雪娱乐吧。”张小白对制片人说道,语气里带着一丝疲惫,也带着破釜沉舟的决断。
既然决定要低头,那就不如低得彻底一点,将要求提到最高。
你柳如烟不是牛吗?我就看看你到底有多牛!有本事你来唱!
或者……至少让自己这“冤枉钱”花得感觉更值当些!
他做事向来干脆,一旦下定决心便不再犹豫:“记住,我们的要求是——不仅要柳如烟亲自创作,我还要请她亲自演唱!”
“什么?让柳如烟亲自演唱?”制片人差点没跳起来。
他只感觉自己头皮都在发麻,下意识地就开始抓头发。
“我说张导,您要不要听听您自己在说什么?让柳如烟亲自演唱?
您以为咱们这是投资几个亿,瞄准全球市场的奥斯卡国际大片啊?”
制片人内心疯狂吐槽:人家柳如烟是什么身份?
暴雪娱乐的老板,坐拥无数Ip和核心技术,连音乐都多久没以个人名义发布了?
现在你请她出来唱电影主题曲?
这难度比单纯邀歌,恐怕高了不止一个数量级!
这已经不是钱的问题了,这还得看人家有没有那个心情和时间!
张小白却像是卸下了什么包袱,反而平静下来:“既然都要求到人家头上了,那就把诉求提到顶。
她若不肯唱,我们再谈也不迟。但万一……她答应了呢?”
看着制片人一脸“您在想屁吃”的表情。
张小白蛮横的挥了挥手:“去联系吧,把我们的诚意和电影资料准备得再充分些。成不成,总要试过才知道。”
制片人看着领导不容置疑的表情,知道这事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只能苦着脸,认命地叹了口气。
“……行吧,我这就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