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之保卫处治安科长 > 第275章 迟来的想法,刘洪昌进厂

第275章 迟来的想法,刘洪昌进厂(2 / 2)

刘洪昌带着徒弟六子七拐八拐辗转来到了后勤处办公楼,走进二楼左手边第一间办公室,礼貌的敲开了房门。

“李科长,您好,我是新来的炊事员刘洪昌。”

“李科长,您好,我是新来的后厨杂工,王小六。”

“哦~是刘师傅啊,请进。”李三斤抬起头放下手中的报纸热情的招呼两人进来,年前后勤处长就已经打招呼,告知了刘洪昌是保卫处冯主任亲自选中的炊事员,住房问题也已经做了登记。

“南锣鼓巷95号院,中院一间三改二的房子。”

“刘师傅一会就拿着这个批条去街道办找陆主任做个登记就可以办理换房手续。”

“中院的房子属于更换房屋,后院还有三间三十平的房子与一间在前院的东耳房就是你们两人入职的房屋分配,具体如何分,你们自行商量,商量好了之后签个字就可以了。”李三斤拿出两张批条放在了办公桌上。

“不是三间吗?”刘洪昌错愕了一下,身旁搭档六子也是满头雾水,担心是不是坐在面前的李科长搞错了。

“呵呵,是李厂长得知刘师傅家里情况特殊,既要照顾丈母娘一家又要照顾母亲,担心居住得太拥挤,所以额外特批了一间住房。”李三斤轻笑一声,特意强调了一句:“李厂长很重视冯主任看中的人,厂里的住房虽然紧张,但也不差这么一间房。”

解释过后刘洪昌跟六子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刚刚入职就分配到了四间房,占地面积总共就超过了一百二十平,已经远远超过了居住标准。

也不知道那位素未谋面的李厂长有没有跟冯主任打过招呼,刘洪昌心里有点担心会不会造成什么风言风语。

“不用担心,特事特办,这不是厂里第一回这么分配房屋了。”

“如果没有跟冯主任打过招呼,李厂长也不会教导我这么办。”

“按入职情况,刘师傅是轧钢厂的职工,住房问题与保卫处没有半点关系,李厂长对刘师傅的手艺也很看重,今后还如有招待餐,还得麻烦你。”李三斤笑盈盈的解释道,说话更是滴水不漏,打消了两人心里的担忧。

“谢谢李科长。”见状,两人也不好多说什么,别人都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他们也不方便推辞,大不了一会离开以后在去请示一下冯主任。

“刘师傅,太客气!”

“不客气,这是礼数,是应该的。”刘洪昌强硬的留下了两包早就准备好的牡丹烟硬塞给了对方,转身带着徒弟六子恭敬的欠身才离开了办公室。

“就这态度,难怪冯主任会看重他,这才是厨子嘛~”李三斤手上拿着两包牡丹烟,嘴角扬起一抹满意的笑容,心里一想到当初傻柱那副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狂得没变的嚣张德行,顿时忍不住的冷笑一声:“一个狗屁不是厨子,给他狂的!”

...........

刘洪昌与六子拿着批条先是跑回了小食堂,先请示了冯振东住房问题,在得到默许以后才怀揣着激动与欣喜若狂的情绪骑着自行车风风火火的跑回了北新桥的家里。

“妈,收拾好了吗?咱可以搬了。”

“早就收拾好了。”

王翠兰一早就大包小包的整理好了细软,家具也花钱托人搬到了一辆木板车上等着儿子的喜讯,,一瞧见儿子喜笑颜开的跑回来,她的心里也就彻底踏实了。

“洪昌,你们真要搬走了啊?”居住在院里的二庆妈以及其余几名闲置在家没有上班的大妈们纷纷凑上前,满脸灿笑着恭维道:“翠兰啊,你家洪昌现在可真出息了啊,都被领导调去大厂上班了。”

“呵呵,真棒,这边离轧钢厂太远了,平时上班不方便,领导都给批条子了。”刘洪昌先是瞥了一眼笑得得意洋洋的母亲一眼,知道她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在这群老邻居面前显摆显摆,于是赶忙从裤兜里小心翼翼的拿出了李三斤写的批条。

众人围上前仔细一瞧,眼神里满是羡慕与嫉妒,刘家不仅是换了同样大小的房子还额外批了两间职工分配房屋。

这么一算,刘洪昌现在不光有一间大房子还会额外多上两间总面积与大房子一模一样的房子。

“哎哟,你那徒弟六子安排得怎么样了?”

“他可是你正儿八经收的徒弟,厂里领导不能亏待了他吧?”王翠兰假模假样的开口明知故问道。

她早就从儿子嘴里得知了六子去了轧钢厂也一样会受到特殊照顾,也会在入职当天安排好住房问题,眼下故意说出来,不过是想要在这些邻里面前接着显摆自家儿子的本事与面子。

也算是出一出当年她含辛茹苦带大两个儿子所受到院里邻里的一些嘲笑。

“分了,也是两间房,六子已经回家收拾自个儿的东西了,一会他收拾完就会过来帮忙。”刘洪昌颇为享受与母亲的和睦相处,站在一旁一边拿着烟盒散了烟给院里抽烟的大爷一边配合着母亲。

“嚯......”

居住在大杂院里的职工家属,谁家孩子或是丈夫入职以后想分一间房子都得一边排着队一边送着礼都得等上一段不短的日子。

在听到刘洪昌不光自己分了两间房子以后连他徒弟都在入职当天分了房,心里立马泛起了酸溜溜的感觉。

“翠兰啊~”

“你家洪昌本事了,将来我家要有个什么事,你可得念着咱们这些年的情分,多帮忙啊~”

“是啊~洪昌,咱都是一个院里多少年的老邻居了,往后我家德明要有个什么事情想托关系的时候,可得上门求你去了。”

“是啊,洪昌现在是咱们院最出息的年轻人了。”

刘洪昌与母亲王翠兰就在院里邻居络绎不绝的吹捧声音中等到了徒弟六子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以后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这个居住多年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