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一片哗然,人心惶惶。
然而,监政的太后,只说了一个字:“等”。
等京中刚做出的热乎的火铳运往边关;
等派过去的神焰军培训出一支善火铳的新人队伍。
并令三军随侍待命。
不到十日,边关再次传来急报,戍边军副将盛濯,同咏安府府尹联合,在西岭关内设伏,将东夷先锋军吓退。
但大邺以少敌多,难以久撑。
请朝廷支援。
宋钰作为神焰军的临时都尉,也被急召入宫。
……
紫宸殿内,俞靖岚一身素衣静坐桌案之后。
宋钰站在一众重臣之中,抬头看向他。
明明还是那个熟悉的人,眼下却透着一股子完全陌生的疏离感,和让人望而生畏的气势。
上一世,为了排解情绪上的孤独和内心的寂寞。
宋钰看过很多很多的小说和影视剧。
也见过无数因为环境改变,身份改变,地位改变,而失去自我的人。
她突然有些好奇,等他当了三年皇帝后,当真还会记得和她的三年之约吗?
皇太后依旧静坐在一侧,其身边是摞的高高的奏折,正熟练的翻看,那模样完全不见有放权的意思。
她揽政多年,中间不知扶持了多少“自己人”上位。
若当真有心钳制,皇帝做起事来也必会捉襟见肘。
那些看不清局势的朝臣,只会觉得新帝有太后辅政,是新帝的造化,能快些熟悉朝政成为独当一面的皇帝。
但了解情况的,如宋钰、温良等人,便能品出太后的诸多不情愿来。
不然太后也不会在新帝登基之际,以亲孝之名,让皇帝亲自操持先帝丧仪。
甚至为表孝道,还添了不少繁琐复杂的仪式。
以至于,俞靖岚一心扑在“孝道”之上,以至怠政。
而眼下的东夷之乱,反而成了一个破除困局的机会。
温良上前谏言:
“东夷人隐忍十多年,必是有备而来。
且俞靖晟曾在西岭关戍边,对西岭关的地形,甚至防守皆了如指掌。
如今他成了那东夷人的军师,若是当真让他们过了西岭关,那打到盛京也不过是时日问题。
还请陛下暂将先帝停灵玄真观内,快些发兵西岭关,以定江山。”
“还请陛下发兵西岭关,以定江山。”
宋钰垂头,跟着众人齐齐躬身。
“啪!”的一声,新帝还未开口,太后随手将折子拍在了桌案之上。
“东夷十多年前便欲毁我大邺根基。
如今又重整旗鼓而来,必是有着十足的决心。
不知哪位爱卿可挂帅前往西岭关,领兵驱敌?”
大邺向来重文轻武,这年轻将领多戍守边关。
朝中几位武将个个都是年老骨脆的老头,他们这般年纪上战场,等同于送命。
乍听此言,皆是面面相觑,不敢应声。
太后却黑了脸,
“既然吵嚷着要出兵,又无人肯领命带兵,难不成是想要新帝亲征不成?”
她这话一出,当即哗然一片。
被架起来的皇帝不得不应声开口,“我既为大邺皇帝,自应救社稷与倾覆。”
他突然起身,向太后行礼,掷地有声:
“儿臣愿领兵亲赴西岭关,若不能复我河山,便马革裹尸还。”
他话音刚落,众臣顿时齐齐跪下,劝阻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