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静立于碑前,这道碑乃是与建木残骸、烬土源火同等级的远古奇物,其上符文乃大道显化,蕴含天地至理,非力可取,需以心悟。
伏羲屏息凝神,将周身气息调整至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自然状态。运转周天星辰引,引动一丝纯净的星辰之力笼罩自身,使心神澄澈如镜。接着,催动了那枚经过建木本源滋养的木系神格碎片。
霎时间,一股温和而磅礴的生命气息自他体内散发出来,翠绿色的光晕柔和地扩散,与周围灼热的火元力悄然浸润。木主生发,蕴藏平衡与调和之性,以此状态去感悟“平衡”道韵,最为合适。
做完这些准备,伏羲才将一缕极其细微、无比虔诚的神识,轻轻探向平衡道碑。
神识接触碑面的刹那,仿佛投入了一片无边无际、平静无波的道韵之海。无数淡金色的符文化作了活着的星辰,在“海”中按照某种玄奥至极的轨迹运行、生灭、交织。
它们阐述着“阴阳相济”、“五行轮转”、“动静相生”、“刚柔并济”……种种关于平衡的至高道理。这些道理直接化为一种“意境”,一种“感悟”,流入伏羲的心田。
他看到了火焰的狂暴与温暖共存,看到了草木的柔韧与生机勃发,看到了山岳的厚重与虚空的无垠对立统一……世间万物,莫不在一种动态的平衡中存在、发展。失衡则乱,平衡则安。
这种感悟,与他十世修仙积累的经验、与蚩尤战意的刚猛、与十二祖巫掌控法则的玄妙、乃至与混沌炎包容万物的特性,都开始产生奇妙的共鸣和印证。
尤其是对他刚刚提升的火系魔力,感悟更深。他不再仅仅将火焰视为毁灭的力量,更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净化”、“新生”、“温暖”、“文明之光”等平衡的另一面。极致的毁灭,亦可孕育极致的新生,这本身就是一种平衡。
不知不觉中,他体内那80级的火系魔力,运转得更加圆融自如,少了几分躁动,多了几分掌控与灵动。甚至连带着其他几系魔力(金、水、土、风、雷霆),也在这股平衡道韵的潜移默化下,运转更加和谐,隐隐有相辅相成之势。
然而,平衡道碑蕴含的奥义太过浩瀚,以伏羲如今初窥出窍境的修为和见识,也只能理解其皮毛。他感觉自已如同一个渴极了的人,面对一片汪洋,只能尽力掬起一捧水。
但他深知循序渐进之理。他将感悟的重点,放在了与当前危机最相关的部分——如何调和极端对立的力量,尤其是火焰与死寂(噬烬兽力量)的平衡。
道碑上,几个相关的符文组合亮起了微光,向他传递着更为具体的法门:寻找两者之间的“共性”或“转化节点”,引导其达成一种“动态的共处”或“循环转化”。
时间在深层次的感悟中飞速流逝。当伏羲感觉神识已达饱和,再难吸收新的感悟时,他才缓缓将神识收回。
睁开眼,眸中神光内敛,却更显深邃。他虽然未能完全掌握平衡之道,但已然入门,并找到了一个可能解决守护者狂暴问题的大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