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陕北节度使派来的第二批使者姓马,是个身形魁梧、面带倨傲的武将,带着五十名盔明甲亮的骑兵,径直到了流民屯寨门前,要求林川出迎。
这一次,林川没有在议事堂接待,而是直接将地点设在了校场点将台。当马使者被引到校场时,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景象:
校场上,三个战兵营方阵肃立无声,长枪如林,刀盾映日。左侧是扩编后的火铳队,士兵手持新铸的火铳,虽未装药,但森然之气扑面而来。右侧则是王老蔫率领的“锐士营”,人人眼神锐利,身形矫健,透着一股百战余生的悍勇。更远处,甚至可以看到几门蒙着炮衣、刚刚组建的炮队。
没有喧哗,没有杂乱,只有一种压抑的、令人心悸的沉默。阳光照在兵刃上,反射出冰冷的光泽。
马使者和他带来的骑兵,脸上的倨傲之色瞬间收敛了不少。他们都是行伍出身,自然能感受到眼前这支军队与寻常流寇、乃至大顺部分新附军队截然不同的气质——那是纪律、训练和胜利共同铸就的自信与杀气。
林川站在点将台上,并未着官服,仍是一身利落的劲装,只是腰间多了一把代表“定北将军”身份的佩剑。他目光平静地看着马使者一行人,并未因对方的阵仗而有丝毫动容。
“马使者远来辛苦。”林川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校场,“不知节度使大人有何钧谕?”
马使者定了定神,强自挺直腰板,拿出文书,高声宣读。内容无非是重申大顺正统,要求流民屯“恪守臣节”,并再次提出要“点验兵马,核计粮草,以备王师调遣”。
读完文书,马使者看向林川,等待他的回应。
林川并未直接回答,而是目光扫过台下肃立的军队,缓缓开口,声音陡然提高,如同金铁交鸣:
“诸位将士!马使者代表大顺,前来点验我等!告诉我,我等在此浴血奋战,三败东虏巴彦,力保黄河不失,为的是什么?!”
短暂的寂静后,台下数千人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怒吼:
“抗虏!保家!!”
声浪震天,让马使者等人脸色微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