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1 / 2)

听闻这番污言秽语,赵敏怒不可遏:霍都!你这**老贼!枉我尊称你一声祖父,竟如此卑劣!

敏敏,识时务者为俊杰。陛下神威盖世,剿灭大元指日可待。顽抗只有死路一条,你想殉国,老夫可不愿陪葬。

霍都大言不惭地说道,全然不顾旁人鄙夷的目光。

能将厚颜**演绎到这般境界,也算难得。

朱厚烈却对他愈发赏识。

像霍都这等人物,只是时运不济。若得机遇,必能成就一番事业。

既然金轮法王已死,朱厚烈也无心继续滞留武当。

杨逍。他不再多言,准备率众离去。

杨逍听到朱厚烈召唤,立即上前应道:微臣在此!

带上敏敏郡主,启程。

朱厚烈言罢转身欲走。

张三丰忽而迈步,挡在朱厚烈面前。

张真人此举何意?莫非要以怨报德?

朱厚烈眉头紧锁,对张三丰充满戒备。

陛下误会了,贫道并无冒犯之意。

此番武当遭劫,多蒙陛下援手。

贫道观陛下胸怀大志,所图者当是七国疆土?

张三丰含笑而言,试探朱厚烈心意。

朱厚烈坦然道:真人慧眼如炬。

张三丰颔首道:七国纷争,生灵涂炭,确需明主一统乾坤。

言谈间似对朱厚烈颇为赞许。

忽而话锋一转,肃然道:望陛下得天下后,勤政爱民。

若陛下暴虐无道,致使民不聊生,贫道决不坐视。

另则陛下先前所用剑招虽威力惊人,却过于阴邪。

望陛下慎用此招,以免心性入魔!

张三丰此番阻拦,实为告诫朱厚烈。

同时表明立场:

不阻朱厚烈争霸天下;

但若其祸乱苍生,必将与之对立。

更劝其勿滥用剑血浮生,免堕魔道。

朱厚烈对此不以为意,淡然道:来日之事,尚未可知。或许朕会成为一代明君,造福黎民。

“或许有一天,朕会变成残暴的昏君。那时张真人就该替天行道,诛杀暴君。若真到那地步,朕反而希望张真人能动手。”

“不过以张真人目前的功力,还杀不了朕。所以朕更期待张真人勤修苦练,早日具备弑君的实力。”

说完这番话,朱厚烈踱到周芷若跟前,含笑道:“周姑娘,数月不见,愈发标致了。”

他转而看向宋青书:“周姑娘既入武当,前途无量。你的良配该是朕这般雄才大略之人,而非江湖门派的纨绔子弟。”

“朕知你心中仍有恨意。好好练功吧,朕在皇宫等你来行刺。”

交代完毕,朱厚烈便带着明教部众准备离去。蒙元军中除赵敏外,其余人皆未为难。

山脚下,五万明教精锐正与蒙元大军对峙。见朱厚烈携赵敏下山,元军立即合围。

“全部退开!”赵敏急令。她心知肚明:凭现有兵力根本拦不住朱厚烈与其教众,强行阻拦只会徒增伤亡。不如保存实力应对后续战事。

虽成俘虏,赵敏却毫不惊慌。在她眼中,朱厚烈不过是个好色之徒,自己反倒安全无虞。甚至觉得......被他轻薄也未必是坏事。

但她显然多虑了。朱厚烈留她性命,更多是看重其过人才智——这等聪慧女子,杀了实在可惜。真正因美色而赦免的,唯周芷若一人而已。

朱厚烈带人离去后,宋青书快步走到张三丰跟前:太师父,您方才为何不对朱厚烈出手?

张三丰捋须答道:为师先前已说过,如今天下战乱不休,黎民百姓深受其苦,该有人站出来终结乱世了。朱厚烈确非等闲之辈,最有可能完成天下一统,为师自然不会为难他。

再者,这位大明皇帝所言不虚,以他如今的武功修为,即便为师要取其性命也绝非易事。

更何况今**确实是来相助武当。若非朱厚烈及时现身,我武当派恐有灭门之祸。为师岂能做那恩将仇报之事?

宋青书闻言垂首不语。张三丰所言句句在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此刻都没有对朱厚烈出手的理由。

抛开其他不谈,今日朱厚烈确实是武当的救命恩人。比起那些沽名钓誉的名门正派,张三丰才是真正的正人君子。既然受了朱厚烈的恩惠,武当自当知恩图报。

张三丰虽看似超然物外,实则心系苍生。他深知七国不统一,战火就永无宁日。要实现天下太平,唯有走向统一。而放眼七国,能担此重任者屈指可数。

锋芒初露的朱厚烈算得上一个。此人武功盖世,行事果决,且大明国力强盛。此外便是大秦的祖龙,虽不谙武功,却是难得的明君。当今天下,唯此二人有望完成统一大业。

至于最终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但张三丰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他只盼这两位都是仁德之君,能让天下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若这二人最终都沦为昏聩暴虐之徒,张三丰定当竭尽所能,与之抗衡!

纵然届时二人的生死已非他所能掌控,亦无妨。

至少他张三丰此生问心无愧,足矣……

金轮法王破境天人却败于朱厚烈之手的消息,如野火燎原般传开。

蒙元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军中士气萎靡不振。

面对大明铁骑压境,满朝文武束手无策,朝堂之上愁云密布。

绝望的气息笼罩着蒙元皇宫,死寂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