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纸人抬轿(1 / 2)

王氏白事店还是随大流的在云吞面店蔡婶来收白包时,缴了一份份子钱。

福伯送了份子还不够,又亲自换了身干净的黑布衫,随人上殡仪馆去追思了一回。

陈彪这个没心没肺的还想跟着福伯去。

被福伯拍了回来

“那是什么好地方吗?”

“我们干白事的,还怕这个?”

“别想偷懒!”

“哦!”

这天铺子里的生意,倒是难得的好。

阳氏花圈店不开门,他们这边生意明显好转了。

王江和阿彪在后院里,坐着小马扎,吭哧吭哧地折了一竹扁的金元宝。

这种元宝也算王氏白事店看家的手艺,用料比普通黄纸贵,工序也繁琐,但卖相极好,金灿灿的,个头也大,烧起来火旺。

据说王记的元宝在底下是硬通货,也不知是哪个街坊替他们吹起来的牛。

不过好卖是真好卖。

一天下来,光是这种金元宝就卖了十五盒。

连带着以前无人问津的纸人纸马,居然也卖了两对出去。

阿彪折得满头大汗,咧着嘴乐:“江哥,照这么下去,咱们很快就能还上钱了。”

王江没他那么乐观。

这点钱,几百块对于三万块的债务,只是杯水车薪。

跟和联胜的巨额债务比起来,不过是沙漠里的一滴水。

但能开张总是好的。

要是能在那里发笔横财就好了。

要是以前缺钱了,还可以趁着调休跑出去开几个飞刀。

赚钱不要太容易。

现在手艺还在。

你还没搞到文凭啊。

等到傍晚,福伯回来了,脸色不太对劲。

他脱下外出的黑布衫,换上平日里做活的旧衣服,动作都比平时慢了半拍,一言不发地坐在堂屋的八仙桌旁。

王江看他这样,心里也咯噔一下。

他给福伯倒了杯热茶,推过去。

“福伯,喝茶。”

茶杯放在桌上,发出轻微的“嗑”一声。

福伯没动,只是长长叹了口气,那口气里带着一股散不掉的阴晦。

果然,他开了口,嗓音像是被砂石磨过,又干又哑:“阿江,早叫你忍着点吧,你就不听。”

王江心里一沉。

“今天去阳氏铺子里清东西的几个后生仔,倒也没说什么。我没想到,在傧仪馆,居然看到了阳氏那个老阴婆。”

福伯顿了顿,又补了一句。

“她居然还在,这下可就麻烦了。”

王江心里不耐烦,但还是问了:“怎么就麻烦了?”

一个老太太而已,还能翻出天去?

“麻烦大了。”福伯端起茶杯,却没喝,只是用粗糙的指节摩挲着杯壁,像是想从那点温度里汲取一丝暖意。

“阳氏花圈店,之所以取名叫阳氏,就是因为那个老阴婆姓阳。死的那个阳生,是她独子。”

“他们家和我们家,虽然都做白事生意,但路数完全不同。我们王记,做的是正经的白事买卖,赚的是手艺钱,求个心安。他们家,不一样。”

福伯的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得极低,像怕被什么东西听见。

“他们家善走偏门,根本不指着花圈黄纸赚钱。那老阴婆最拿手的,是替人走阴、问鬼事、结阴婚。听说还能帮人续命,换运用的都是些阴损法子。”

“走这条路的,都损阴德,折阳寿。所以那老阴婆自己早就身体亏空得不行,全靠这些偏门邪术吊着。原本在旧时,她就跟你家老豆争过一桩机缘,结下了梁子。现在她唯一的儿子死了,这口气,我怕她是怎么也咽不下去的。”

王江听得头大。

走阴?问鬼?

这些词汇对于一个前外科医生来说,就像是在手术室里讨论炼金术,充满了逻辑不通的荒谬感。

他烦躁地抓了抓头发。

“这不就是武侠书里写的,死了小的,来了老的。”

他手里的元宝也无心再折,随手丢进竹筐里,想着赶紧回房找找老豆留下的那些破书,看看有没有什么能防身的法子。

撤退,必须想办法撤退。

然而,天不遂人愿。

还未及傍晚,街上就毫无征兆地起了一层薄雾。

那雾气很怪,贴着地面蔓延,灰蒙蒙的,带着一股子纸灰和陈年棺木的霉味。

紧接着,起了风。

不是寻常的风,是那种阴冷的,打着旋儿,专往人脖颈里钻的阴风。

街边的店铺纷纷提前关了门板,连平日里最爱在街口聊天的阿婆们都缩回了家。

整条街,一下子就死寂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