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砚舟打开保温桶,取出一碗面。汤色清亮,面上飘着细嫩的蛋丝和翠绿的葱花,几粒枸杞静静沉在碗底,热气袅袅升起。
这是我母亲教我的第一碗面。陈砚舟把碗放在桌上,她说,学手艺的人,路走得再远,心里也要有团火。
许铮低头看着面,没有动筷。
你现在缺的不是力气。陈砚舟注视着他,是方向。
许铮抬起头:我能学多久?
只要你还愿意守护那扇门,就能一直学下去。
许铮沉默片刻,拿起筷子,慢慢尝了一口。
鸡汤温润,面条爽滑,枸杞带着淡淡的甜味,顺着喉咙滑下,整个人仿佛轻松了几分。
小林在一旁笑道:怎么样?比医院的粥强多了吧?
许铮点点头,又吃了一口。
知道阳春面最难的是什么吗?陈砚舟说,不是火候,不是汤底,而是擀面时的心境。心乱了,面就断;心定了,面才长。
许铮一边咀嚼,一边听着,目光始终没有离开碗沿。
你今天揉的面团,虽然不够美观,但至少没有散开。陈砚舟站起身,这就是个好的开始。
小林接过话:我让他每天练习十次,争取一周内能揉出标准的面团。
陈砚舟看了眼床头柜上那个歪歪扭扭的面团:晾干了留着吧,明天对比着看。
许铮吃完最后一口,轻轻把碗放回保温桶。
谢谢。他对陈砚舟说。
不用谢我。陈砚舟拍拍他的肩膀,该谢的是你自己愿意尝试。
小林收拾好东西准备下班,临走前从本子上撕下一张纸,写下三行字:
1.手腕下沉,不要抬高
2.掌根发力,不用指尖
3.慢推慢收,切忌急躁
她把纸条贴在床头柜上,笑着说:明早查房时,我要检查成果。
门关上后,病房里安静下来。
陈砚舟看了看时间:我得回店里了,中午还有两桌预订。
许铮点头:你去忙吧。
陈砚舟走到门口,回头看了他一眼:明天我带擀面杖来。
门轻轻合上,病房里只剩下许铮一人。
他静坐片刻,伸手拿起那个干瘪的面团,仔细端详。然后把它放在纸巾上,郑重地摆在床头柜正中央。
他展开小林留下的纸条,轻声默念:手腕下沉,掌根发力......
他抬起左手,机械手指缓缓握紧,又慢慢松开。
窗外的阳光渐渐明亮起来,照在那团干面的边缘,泛着淡淡的白色光晕。
许铮坐直身子,从枕下抽出那份菜谱,翻到阳春面那一页。
他拿起笔,在空白处写下四个字:明日再练。
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的轻响。
他的手指停在最后一个字的末尾,久久没有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