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的语音还在耳边回响,陈砚舟推开餐馆后门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他随手把手机塞进围裙口袋,没开灯就径直走向厨房。炉灶上还温着一锅高汤,是他早上出门前就备好的。掀开锅盖闻了闻,香气依旧,心里这才踏实了些。
厨房里有个身影在忙碌。
宋小满背对着门口,低着头专注地揉面。案板上摆着几个颜色奇特的馒头胚子——红得刺眼,绿得发暗,还有个紫色兔子的耳朵尖得吓人。她揉得很用力,指节都泛白了。
陈砚舟没作声,走到冰箱前拉开门,把保温箱里剩下的饺子放进去。他顺手拿起那个最红的兔子馒头端详片刻,轻轻放在一旁。
颜色太艳,形状太尖。他说,孩子看了会害怕。
宋小满手上的动作一顿,抬起头:你回来了?
他走到水池边洗手,既然是想做给那些不爱说话的孩子吃,就得先让他们敢看,再敢碰,最后才肯尝。
她低下头:我不知道他们喜欢什么……查了好多资料,都说自闭症儿童对颜色和形状敏感,可试了几次,总是把握不好分寸。
陈砚舟擦干手,从柜子里取出三个小碗。他切了点胡萝卜榨汁滤渣,倒进一碗;又摘两片菠菜叶打成泥,加水调匀;最后刮了一勺紫薯泥,兑温水搅开。
用这些调色。他说,天然的,安全。
他把三种颜色的汁液摆在案板上,又扯了团白面分成四份,分别揉进色素里。橙黄、嫩绿、淡紫、纯白,色泽柔和,像是刚出生的小动物身上的绒毛。
宋小满站在一旁静静看着,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陈砚舟开始捏造型。他做的不是寻常的兔子或恐龙,而是圆滚滚的小熊和胖乎乎的小兔。耳朵是圆钝的,手脚短粗,脸蛋鼓鼓的,活像一个个糯米团子。
你看,他把一只小熊递给她,不是要做得多么精致,是要让人感觉柔软,没有攻击性。
宋小满接过那只小熊,指尖轻轻抚过它的耳朵。触感绵软,还带着体温,仿佛有了生命。
她忽然鼻子一酸。
我想试试。她说。
陈砚舟点点头,退到一旁。他靠在操作台边,看着她重新和面、调色,一点点捏出自己的版本。这次的小熊更加圆润,小兔的眼睛也做得更大,仿佛含着笑意。
蒸锅开始上汽时,门铃响了。
一个女人站在门口,穿着洗得发白的风衣,手里牵着一个小男孩。孩子约莫六岁,低着头紧贴墙壁站着,双手死死攥着妈妈的衣角,一言不发。
女人的声音有些发颤:我们听说……这里有能让人开心的食物?
陈砚舟看向宋小满。
宋小满深吸一口气,掀开蒸笼盖。热气蒸腾而起,五只小巧的卡通馒头整齐地排列着——橙黄的小熊歪着头,绿色的小兔抱着胡萝卜,紫色的小象甩着长鼻子,白色的雪人戴着帽子,还有一个彩虹色的圈圈卷。
色泽柔和,香气清淡,是面粉和果蔬最本真的味道。
孩子没有动。
妈妈蹲下身,在他耳边轻声说:你看,小动物们在等你呢。
孩子的睫毛轻轻颤动了一下。
他的目光慢慢移过去,最后停留在那只歪着头的小熊身上。
几秒钟后,他松开了妈妈的衣角,向前挪了半步。
又一步。
他伸出手,指尖轻轻碰了碰小熊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