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砚舟盯着他,语气平静得像在聊天气:回去告诉王虎,下次派来的人,至少别这么贪嘴。
刀疤六张了张嘴,没发出声音,爬起来踉踉跄跄地跑了,背影狼狈得像被狗追赶。
人群议论纷纷,有人说阿阮这是资本围剿,有人猜测她是受人胁迫,更有人怀疑这根本就是为了续热度的炒作。
陈砚舟不管这些。他弯腰捡起那张鎏金战帖,抖了抖灰尘,塞进围裙口袋。布料有些发烫,大概是刚才的烟火烤的。
他转身进店,掀帘走入后厨。
案板上还放着昨夜剩下的核桃仁,油亮饱满。他抓起一把闻了闻,系统立刻跳出信息:秦岭北坡,百年野树,采于霜降前七日,农户姓李,独居,膝下无子。
他放下核桃,打开冰箱,取出三样食材:一块冻豆腐,一截嫩笋,一小撮野生菌。
都是再普通不过的食材。
但他知道,接下来三天,得靠它们保住这家店。
外面的人还在争论。
有人说:阿阮这不是在比菜,是冲着灭店来的!
也有人反驳:你懂什么?她要是真想吞并,早就动手了,何必搞什么挑战?
唐绾不知什么时候来了,站在人群外围,相机挂在胸前,没有拍摄,也没有说话。她看着那块牌匾,眉头紧锁。
沈君瑶也到了,制服笔挺,手里拎着保温杯。她没有挤进去,只是给门口执勤的警员递了杯热水,低声交代了几句。
没有人注意到,陈砚舟在厨房墙上钉了个小木架,把银勺摘下来,轻轻挂了上去。
那是祖传的规矩:战前封器。
他洗净手,重新站回灶台前。锅里的粥还在翻滚,他加了半勺水,压小了火。
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旧笔记本,封面写着家常笔记,翻开第一页,提笔写下:
第一道:溯源豆腐
食材:皖南石磨豆腐、井水、陈年酱曲
关键:让食客尝出土地的呼吸
写完,他合上本子,抬头看了眼窗外。
天已经完全黑了,风从街口灌进来,吹得横幅哗啦作响。重建美食江湖秩序几个字在夜色中摇晃,像一面在战前就立下的旗帜。
他没有再多看。
转身,淘米,准备明天的头锅粥。
锅坐上灶,火苗燃起。
蓝白相间的火焰安静地舔着锅底。
他袖口沾了些面粉,没有去擦。